英语广告预设触发语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nyao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产品有机会进驻外国市场,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和产品也有机会进入中国市场。作为打入市场的有利武器,英文广告越来越重要,人们对英文广告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的是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翻译策略,修辞手段,文化内涵,歧义和预设。很少有人对英语广告预设触发语进行研究。本文尝试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英语广告中的预设触发语,主要是想研究英语广告中预设触发语的种类(其中包括各类触发语的频率),特点,文化基础,和语境的关系以及功能。本文研究语料主要来自互联网站以及经典广告书籍。本文作者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经过审慎地分析,作者得出以下结论:(1)除了著名学者所研究出来的14类预设触发语,作者发现在英文广告中谚语和创新词也能充当预设触发语。因此在英文广告中,16类英语触发语较为常用。出现频率最高的触发语是特定性描述词。(2)在其他学者所研究出来的七个触发语特点中,作者发现有三个适用于英文广告中的预设触发语,所以英语广告预设触发语有三个特点:商业性,触发性和游离性;(3)英语广告触发语要想成功触发预设,人们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生态文化基础,宗教文化基础和物质文化基础。关于社会文化基础,人们应该主要了解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和哲学观念;关于宗教文化基础,人们应该主要了解圣经短语和宗教人物;关于生态文化基础,人们应该主要了解“sea”这个词的用法;关于物质文化基础,人们应该主要了解西方建筑。(4)除了学者所研究出来的广告语境因素,作者还发现还有其他的广告语境因素,它们是出现在预设触发语前后的词汇或短语,广告语的前后语句,广告中的音乐画面。除了同音词和多义词,作者发现另外还有九类预设触发语能够引起歧义。语境对英语广告中的预设触发语有两种影响:第一,语境能够取消预设触发语所引起的歧义,这些语境包括广义上的广告语境,预设触发语前后所出现的词汇和短语,广告语的前后语句,广告中的音乐画面;第二,语境能够利用预设触发语所引起的歧义,发挥效应,这些语境是消费者的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5)除了其他学者在政治文本和文学文本中所讨论出来的功能,作者发现在英文广告中预设触发语还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巧妙赞扬消费者,另一种是使广告语更加连贯。此外,作者发现除了强调句和隐性强调句,小品词“only”也能转移信息焦点。从理论上讲,本研究可以拓宽预设触发语理论的研究范围;从现实意义来说,本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带有预设触发语的广告,而且还可以帮助广告撰写人更好地运用预设触发语策略,创造出更科学、更具魅力的广告;此外,本研究还有助于英语广告教学及英语广告翻译。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我院已故著名武医专家郑怀贤教授的郑氏七厘散作为治疗药物,观察郑氏七厘散治疗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探讨该中药方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为该
无线传感器网络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的发展也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网络的规模大、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有限,由于节点通信需要耗费较多的能量而造成网络的寿命很短;二是传感器节
大蒜硝黄膏源自《中医天灸疗法》,方药组成为生大黄30g、芒硝30g、大蒜120g、陈醋适量,调成糊膏,贴敷于神阙穴,主治肠梗阻。目的:探讨大蒜硝黄膏穴位贴敷的透皮吸收规律,从而为临床
要进行一项数学教育研究,首要的问题是确定一个适当的研究课题。从宏观层面而言,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等是数学教育研究课题重要而根本的来源。但大多数中小学数学教师,未必有
环糊精(CD)是由6~8个吡喃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链接起来的环状分子,呈两端开口的中空桶状立体结构,具有腔内疏水、腔外亲水的两亲性特点,可以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包结多种客
衣康酸酐是一种可由微生物发酵提取,并经过脱水环化制得的一种新型无毒可再生化工原料。与马来酸酐类似,衣康酸酐分子中也含有酸酐基团和不饱和的碳碳双键等功能性的官能团,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识别元件(包括酶、抗体、抗原、微生物、细胞、组织、核酸等生物活性物
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分别制备了单分散球形、串列粒子型两种不同形貌的聚(4-乙烯基吡啶)(P4VP)亚微米级粒子。研究了反应介质、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对
介绍了当前高校桶装水管理的业务模式,针对其桶装水配送方式,提出了配送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适合用于高校的桶装水配送管理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一些传统管理模
家庭结构与人口的自然、经济和地理结构有密切联系,两者合理分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目标。促进家庭结构向合理方向发展应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提前转变劳动者类型;社会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