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度记》中所表现出的宗教观念和价值取向与《禅真逸史》《禅真后史》中的甚为抵牾,其并非如学术界所认为的那样出自后二书作者之手。根据书中所涉及的方言、风俗以及历代文献中“瀫”字的惯常写法,《禅真逸史》《禅真后史》的作者“瀔水清溪道人方汝浩”,籍贯当为浙江兰溪,而非河南荥阳;通过对比《东度记》和《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二书中的序跋、印章,以及分析考察《三教开迷归正演义》文本中所蕴含的线索和该书作者的生平经历,笔者推断《东度记》的作者当为荥阳潘氏,世居南京;或《东度记》出自潘氏之子潘镜若之手,为其假父之号而创作的作品。佛道二教的世俗化进程在晚明时期达到了高潮,成为二教在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二教的世俗化在《东度记》中主要表现为教徒的世俗化,在享乐主义风气的影响下,教团内部风气日趋窳败,戒律毁坏严重,教徒内心空虚、污浊,对宗教修持普遍表现出淡漠的态度,而汲汲于世俗权力、虚名,贪恋世俗生活,频频出入市井,醉心于酒色财气等的世俗追求。城市发展和商品经济勃兴所带来的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加之民众对宗教的功利性信仰,也逐渐消解宗教的神圣性,促使着二教教徒角色的转换,使他们从彼岸世界的追求者,转变为满足社会宗教需求的从业人员,二教中诸如道场、斋醮等宗教活动被教徒打上商品的标签,用以牟利。晚明吏治腐败,对宗教的约束能力下降,民间私度教徒的情形泛滥,许多人乘机混入其中,进一步加剧了教团内部的窳败,推动了二教的世俗化进程。《东度记》表现出鲜明的“三教合一”思想,小说中三教人物往往汇通三教,认同“三教合一”之说,并呈现出多重宗教身份归属,在价值判断、行为方式等方面保持一致性;民间信众亦无门第之见,自由出入三教,极力追求三教的融合统一。而汉文化包容开放的基因和多神信仰的传统、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以及三教本身在教义上的诸多融通之处,和在实行社会教化、维护封建统治等社会功用上的一致性,都为三教的融合提供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因此作者从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和重振社会道德的目标出发,对三教进行整合,主张“三教归儒”,以儒家思想统摄三教,强调儒教在其中的主导地位。虽然《东度记》在诸多方面有规抚《西游记》的痕迹,但它依然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创作手法上,《东度记》在继承前代小说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作者以世情手法为主,并杂取历史演义、英雄侠义等多种笔法来规模小说,在关照神魔的同时,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广阔的现实世界,开拓了神魔小说的表现领域,提高了神魔小说反映和批判现实的广度和深度;采用双线索环链式结构,巧妙地将零散复杂的达摩事迹组织敷演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小说以通俗的语体叙事行文,简洁明快,毫无涩滞之感,并广泛熔炼民间俗词俚语入文,形成了洗练活泼、诙谐生动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