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整理之前完成的实验及数据,搜集大量文献,找出较为合适的纯钛种植体弧氧化处理条件(电压、占空比、电解液配比),对纯钛种植体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微弧氧化表面处理的纯钛种植体与单纯通过机械进行光滑表面处理的纯钛种植体相比,是否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更好的骨诱导作用、是否能够达到更好的骨结合。以及研究其优越性主要在哪些方面体现。为未来微弧氧化处理种植体应用于临床做好理论基础。方法:1.通过不同实验条件下多组微弧氧化纯钛种植体的扫描电镜检查(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表面粗糙度(RA)分析,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分析,配比出合适的电解液、制定合适的物理参数。2.将32枚机械光滑种植体、32枚微弧氧化种植体随机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股骨。动物处死时间分别定于2周、4周、8周、12周。处死前13、14天注射盐酸四环素。处死前3、4天注射钙黄绿素。制作含种植体的骨膜片。使用荧光显微镜激发观察荧光染色情况、再进行激光共聚焦的细部观察,使用Image-pro plus6.0测量荧光条带宽度,进行计算。使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完毕后将切片进行酸性品红-亚甲基蓝染色。观察种植体-骨界面的骨整合情况,按照时间、组别进行纵向、横向比对。结果:电解液使用为0.13mol/l乙酸钙、0.06mol/l磷酸二氢钠。脉冲电压300v,频率为700Hz,占空比为5%,微弧氧化处理时间为10min,恒定稳定为35℃。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脱钙种植体骨磨片,与染色病理切片对比,寻找到代谢较为活跃的骨细胞。对于机械光滑表面组,骨界面的成骨主要为距离成骨,接触成骨较少。微弧氧化组除与光滑表面组程度相近的距离成骨外还有着大量活跃的接触成骨。2.对种植体磨片进行激光共聚焦的观察,拍摄后可以观察到种植体侧的两条荧光带的宽度不同,使用图像软件对宽度进行测量,计算出两组不同时间段的矿化速率。机械光滑组在4、8、12周矿化率分别为1.14±0.13μ m/d、1.38±0.13μ m/d、0.76±0.06μm/d,微弧氧化组在4、8、12周矿化速度分别为1.35±0.10μm/d、1.45±0.13μm/d、0.93±0.07μ m/d,微弧氧化组在三个时间段矿化率均大于光滑组,使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各期0I值的测定(1)两周0I值,微弧氧化组的0I值高于光滑组(P=0.00)。(2)四周0I值,微弧氧化组的0I值高于光滑组(P=0.00)。(3)八周0I值,微弧氧化组的0I值高于光滑组(P=0.00)。(4)十二周0I值,微弧氧化组的0I值高于光滑组(P=0.00)4.对种植体酸性品红-亚甲基蓝染色切片的观察:发现微弧氧化组在第2、4、8、12周的种植体切片中,其成骨细胞的数量、新生骨面积要多于机械光滑组。微弧氧化组的接触成骨要高于机械光滑组,而距离成骨方面,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在接近种植体的骨接触区微弧氧化组的骨细胞、哈弗氏系统的数量要多于光滑表面组。结论:微弧氧化处理组的生物相容性要优于光滑对照组。微弧氧化处理种植体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接触成骨方面。通过种植体与骨组织接触区更多的成骨细胞数量以及更快的成骨速率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