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上皮细胞E2F-1表达与其增殖调亡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g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证实,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认为H.pylori感染引起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动力学改变在其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活检标本研究显示:H.pylori感染引起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加速,根除H.pylori后增殖和凋亡水平降至正常,H.pylori及其分泌物均对胃上皮细胞生长产生影响。本研究拟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来评估细胞的增殖状况。PCNA又称周期蛋白,是DNA多聚酶δ的一种辅助因子,静止期细胞含量很少,G1晚期开始增多,S期达到高峰,G2期、M期的含量较低,是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主要指标。 细胞凋亡是影响细胞生长动力学的重要因素,对维持细胞群体适当的数目及正常功能有重要意义,它是一种不同于坏死的主动死亡形式。在核固缩、碎裂的同时,凋亡细胞裂解为多个有质膜包被的“小体”,可被吞噬细胞吞噬,主要特征是染色质的有控降解,DNA双链在核小体连接部断裂,形成180-200bp的亚单位片段或其数倍的片段。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用光镜、电镜或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识别凋亡细胞;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特异识别DNA片段的3′-羟基末端;凝胶电泳检<WP=5>测核小体DNA片段;流式细胞仪或激光扫描细胞形态分析仪对不同细胞周期的凋亡细胞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对活检标本常用一般的形态学检测进行预实验,然后用TUNEL进一步证实。本实验采用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再用TUNEL检测。目前对H.pylori感染引起细胞增殖和凋亡改变的机制仍不清楚,E2F-1在维持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平衡中起关键作用,能通过诱导多种在G1期起关键作用的基因表达,启动DNA合成,控制细胞周期G1-S期的转换。E2F-1过表达,可引起G1-S期的过渡失调,加速细胞通过G1期,使细胞无限增殖,参与肿瘤的发生。在胃癌、结肠癌、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细胞中均检测到E2F-1基因的扩增和蛋白表达上调,但亦有报道E2F-1过表达可以通过P53依赖途径及非P53依赖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所以明确H.pylori感染的胃黏膜上皮细胞E2F-1表达及其与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对研究H.pylori致病机制有重要作用。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宿主的胃酸分泌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H.pylori感染的临床结局,胃酸分泌增高的H.pylori感染患者,以胃窦部炎症为主,胃体泌酸黏膜的萎缩较轻,易发生DU;而胃酸分泌无变化或降低的H.pylori感染患者,炎症多累及胃体,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黏膜萎缩,易发展成为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国内外最近研究报道有一定比例的DU患者伴有胃癌,与上述观点相悖,本研究同时选取H.pylori 感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CSG)和DU 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以更全面的反映H.pylori 感染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影响及排除患者自身因素的干扰。 <WP=6>第一部分 H.pylori 感染的胃黏膜上皮细胞E2F-1表达与其增殖凋亡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 H.pylori 感染的胃黏膜上皮细胞E2F-1的表达及与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为研究H.pylori致病机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收集快速尿素酶和组织学检测均为H.pylori 阳性的患者46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23例,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23例。H.pylori阴性正常对照15例。对DU患者进行根除H.pylori治疗。从胃窦部和胃体部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转录因子E2F-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H.pylori阳性患者E2F-1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U 组根除H.pylori后E2F-1阳性表达显著减少(P<0.05)。H.pylori感染患者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均显著增强,PCNA与E2F-1表达显著相关(r=0.705 P<0.05),且表达部位一致;凋亡指数和E2F-1标记指数间也显著相关(r=0.532 P<0.05),但阳性表达部位不同。结论:H.pylori感染后胃上皮细胞 E2F-1表达增加,并与H.pylori 感染引起的胃上皮细胞增殖密切相关,为探索H.pylori致癌机制提供了一条线索。第二部分H.pylori 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E2F-1表达与其增殖凋亡情况的比较 <WP=7>目的:比较H.pylori 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E2F-1表达与其增殖凋亡情况,以明确H.pylori 感染对胃上皮细胞增殖动力学的作用是否受胃酸分泌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快速尿素酶和组织学检测均为H.pylori 阳性的患者46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23例,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23例。从胃窦部和胃体部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转录因子E2F-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CSG与DU组胃上皮细胞E2F-1阳性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73.91% vs 69.56%,P>0.05);PCNA阳性标记指数(71.89±4.56 vs 63.45±4.96, P>0.05)和细胞凋亡阳性标记指数(13.22±2.58 vs 11.53±0.51, P>0.05)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pylori感染后胃上皮细胞 E2F-1表达,及其H.pylori 感染引起的胃上皮细胞增殖凋亡?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皮节刺激的节段性体感诱发电位(DSEP)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神经根损害中的作用及其定位诊断作用;评价DSEP各指标在诊断LDH中的灵敏性,找出有价值的诊断指标.
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外科常见急腹症,约1/5的患者可恶化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在临床上以发病快、病变多端、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而为外科所棘手。且易并发肺、肝、肾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死亡率极高。在正常生理
近年来,在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富裕家庭在规划理财目标时趋于理性、务实,对于理财产品的选择从高风险、高收益向低风险、安全、固定收益转移,并且开始把理财规划作为人生规划的一个重要构成来考虑。他们希望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家庭消费安排、子女教育投入和未来养老计划来制订合理的理财规划,选择适合的投资渠道或产品组合,承受自己可控的投资风险。  万能险成当家险种  “家庭财务规划目标应当通过
目的:研究振动对体外培养IgA肾病和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腭扁桃体单个核细胞产生BAFF、IgA1及其异常糖基化的影响。  方法:收集14例IgA肾病组(IgA nephropathy,IgAN组)患者和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