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理论视角下的流动人口空间实践与消费空间再造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k2293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社会分异与排斥加剧。处于社会底层的流动人口由于资本与能力的欠缺,往往难以嵌入主流消费空间开展经商或是消费活动。在此背景之下,以马路市场,露天街市为代表的非正规市场空间逐渐成为了底层流动人口谋生,消费的重要空间载体。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之下,非正规市场空间的生成与变迁一方面彰显了底层流动人口僭越多重结构限制,积极塑造城市空间的能动实践,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了底层流动人口生存空间建构策略的权宜性,体现了该群体权益谋求的狭隘与制约。伴随着中国流动人口社会空间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学者弱化了将中国城乡移民纯粹描写为受到全球资本主义生产利用,并为城乡户口,劳动与住房市场所制约的被动受害者的结构主义观点,转而关注流动人口如何积极地采取策略,调动资源以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在异地的生存境遇。然而,既有研究过于强调流动人口能动性与制度,政策等社会结构要素之间的对立性,而忽略了二者互为依附,转化的辩证关系。因此,本文尝试将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引入研究之中,以南京市安德门市场为案例,通过观察、访谈商户与农民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行为,从“结构-能动”的二元辩证视角出发剖析非正规市场空间的生成与变迁,以此揭示流动人口消费空间背后所蕴含的“人-地”关系及其内在逻辑。笔者结合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对时空的理解,在Bork-Huffer所提出的行动者能动性与空间交互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该框架将行动者的空间实践视为能动性与结构沟通的中介与桥梁,借助“权利几何”的再生产,空间的再生产以及能动性的再生产三个维度剖析流动人口的空间实践,并最终导向能动与结构的辩证关系,也就是结构二重性的分析。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首先,市场空间的“权利几何”是由流动人口群体,政府部门以及当地利益集团所构成的空间权力架构,面对其余各方的权利压迫或是利益谋划,流动人口通过能动的空间实践给予回应,从而达到谋取空间权利的目的。其次,在空间的再生产这一环节中,外来商户与农民工双方借助安德门市场搭建了互为依附的消费供需关系,进而导致了市场性质的变化。与此同时,流动人口借助市场维系或者拓展了业缘,乡缘以及亲缘,造就了市场多元的社会文化内涵。最后,能动性的再生产揭示了安德门市场不仅贴合了农民工群体的日常生活风格,同时也为外来商户的经营活动提供了便利。然而,再造后的市场空间也对流动人口的生活实践产生了制约。通过上述三个环节的分析,本文认为结构二重性构成了流动人口与市场空间互相建构的内在逻辑,体现在城市发展结构力量的二重性与作为结构的市场空间的二重性两个方面。本文正文共约46000字,图表30幅。
其他文献
已有研究表明在大中学生群体中体像烦恼会严重影响个体的社交行为,如出现社交回避、社交焦虑等。同伴(同龄朋友,以同学为主)是大学生群体日常接触最多的群体,但是少有研究探
人际关系理论表明,社会性是人类的本质,这种社会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人际关系不良会导致个体的精神疾病。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人际关系是这一阶段较为重要的主题,人际关系不良会影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本研究在外表拒绝敏感性和社交回避的现状调查及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实施团体辅导干预,从而降低中职生的外表拒绝敏感性和社交回避。首先,研究对淮北市某中职院校500名学生发放量表并收集数据,了解外表拒绝敏感性
生活总会有坚硬的一面,磨砺着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强大。罗曼罗兰说:"这世上只有一种理想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人间值得》就是一本这样的书,让我们接
本文介绍了混合储能系统HESS(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HESS)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及其优势,分析了各储能类型的工作特性和HESS的组合模式、拓扑结构,并对其性能指标进行了
随着机械制造业设计与制造水平的日益提升,快速化、个性化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客户与市场的青睐。深孔加工技术历经军工产业、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装备制造领域的发展,已经日渐
在“互联网+”、智慧旅游的大背景下,“龙门模式”应运而生。其注重大数据、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实现与游客的互动、强强联合、注重开发设计旅游产品,为河南省智慧景区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智慧性发展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智慧课堂便是之一。智慧课堂将互联网的先进科技与智慧型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极大促进了课堂教学
由于新冠疫情给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带来了严重冲击,为此提出产业链视角下新冠疫情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新冠疫情期间,全国推行延迟企业及工厂复产复工,使中国进出口
海洋不仅是孕育生命的港湾,还是联通世界的纽带,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浪费严重、海域环境破坏、能
当今世界,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在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致使人们普遍产生了一种失去家园的茫然感。生态家园意识不仅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