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数字鸿沟已经成为国内外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一直被学术界所关注。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部都存在着数字鸿沟,并且已经影响到全球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对于我国而言,与发达国家之间、国内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成为目前所面临的三大鸿沟。本文在数字鸿沟的成因、测度、社会影响和弥合方法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展开对区域“数字鸿沟”测度模型的研究。在对数字鸿沟概念的分析基础上得出了其本质,认为数字鸿沟是一个综合的现象,是一个包含经济、技术、知识与社会四个层面的复杂现象。认识了数字鸿沟的本质,以此为基础设计数字鸿沟的测度指标体系,从经济、技术、知识和社会四个层面设计四个二级指标。并且根据测度指标的科学性、典型性、系统性、可比性、可行性、完整性、综合性等选取原则经过指标的初选和修正,最后确定区域数字鸿沟的测度指标体系。一个完整的测度模型还需要测度方法的确定,通过对各测度方法的评价,最终确定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做为区域数字鸿沟测度模型的测度方法。选取我国31省区和东、中、西3部为本文测度模型的实证研究样本,并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各省区和各部的综合得分排序。分析发现两种实证样本经过测度模型的计算,得到了一致的测度结果,即31省区的数字鸿沟排序状况是东部大部分省区数字鸿沟较小,中西部省区数字鸿沟较大,但中部很多省区的差距状况要大于西部部分省区。而这样的分布状态是与经济、技术、知识和社会各个层面都分不开的。本文最后对缩小我国区域数字鸿沟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对两个实证样本提出预测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