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鄱阳湖呈现显著的秋冬季干旱化趋势,对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和湿地生态安全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揭示鄱阳湖水文干旱化发生的原因及其对湿地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对鄱阳湖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长时间序列水文观测资料分析鄱阳湖水位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从流域上游水库建设对入湖径流特征影响、三峡水库运行对江湖关系的影响、以及采砂对鄱阳湖出湖径流特征的影响等方面,研究鄱阳湖水文变化的特征,进而探讨鄱阳湖水文变化的原因,进一步利用长时间序列MODIS卫星遥感资料获取2001-2018年淹水频率时空分布特征和湿地植物NDVI时空分布特征,探讨鄱阳湖淹水变化对湿地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新世纪以来,鄱阳湖枯水期提前、特征低枯水位时间延长,入江河道的水面坡降呈减小趋势,但泄流出湖速率呈增加趋势;(2)1955-2010年间,“五河”入湖水量总计6788.389×10~9 m~3,其中赣江(占55.58%)>信江(占14.41%)>抚河(占10.38%)>修河(占9.82%)>饶河(占9.81%);鄱阳湖湖口出湖水量8183.758×10~9 m~3;(3)受益于流域内水库建设的消洪蓄水作用、生态工程建设增加森林植被覆盖度,使水源涵养功能的提高,枯水期的入湖径流量比例呈增加趋势,对鄱阳湖秋冬季干旱有缓解作用;(4)年总降水是影响年总入湖径流变化的根本原因,尽管受长江顶托和倒灌的影响,“五河”入湖年总径流量和出湖年总径流量与相应流域的年总降水量关系在不同年代表现一致;(5)从采砂船数量、采砂规模和采砂方位等来看,数量和规模远超规划限额的规模,并且呈扩大趋势,采砂范围已经扩大到鄱阳湖最南端,并在生态敏感区出现,表现出滥采、盗采和超采的无序状态;鄱阳湖采砂导致入江河道加深、加宽,是鄱阳湖秋冬季水文特征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6)提取2001-2018年鄱阳湖淹水频次空间分布可知:鄱阳湖在各年度都处于长期淹水的区域主要位于鄱阳湖中北部地区;不同水文年,鄱阳湖湿地草滩区域的淹水特征有很大的差异,丰水年份鄱阳湖湿地草滩淹水时间比较长,而枯水年鄱阳湖湿地草滩淹水时间相对较短;(7)鄱阳湖湿地植物NDVI空间分布与鄱阳湖淹水特征相关,淹水时间越长,湿地植物生物量积累越少,鄱阳湖湿地草滩植物长势与鄱阳湖湿地淹水频次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同水文条件下的湿地草滩面积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低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草滩向湖心方向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