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2P网络借贷是将有资金并且有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信息中介平台以信用贷款的形式,直接在线上将资金借给有借款需求一方的借贷模式。P2P网络借贷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突破了时空范围的限制,增加了金融单位交易的可能性范围,能够满足被传统金融机构忽略的弱势群体的借贷需求。随着P2P网络借贷行业进入存量增长阶段,问题平台集中爆发,出现了大规模的平台倒闭、管理者抽逃投资者资金的现象。基于这样的行业发展背景,探究如何使P2P成为真正面向弱势群体、可获得性高、成本低的小额化信贷,这对于促进普惠金融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P2P运营模式、普惠金融的实现方式、P2P与普惠金融关系三方面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对于P2P和普惠金融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P2P行业和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其次,探讨了P2P助推普惠金融的机理:从理论上分析了P2P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普惠金融目标的实现,从现实层面分析了P2P行业目前存在着成本高企、金融排斥、行业风险大的突出问题,探讨了P2P助推普惠金融的现实路径;再次,对51信用卡案例进行详细分析,针对性地分析了51信用卡利用场景金融提高弱势群体信贷服务的可获得性的金融模式,利用金融科技覆盖信贷全过程来降低P2P融资成本的金融模式,探究使P2P网络借贷实现普惠信贷服务的解决路径。接着,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以51人品贷的客户借贷数据作为样本,运用实证回归分析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和Logisitic模型,探究弱势群体在P2P平台融资是否存在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验证51信用卡践行普惠金融路径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弱势群体在51信用卡网络借贷平台上融资需要付出的成本略高,借款可得性相较于非弱势群体更低,但是51信用卡通过自建金融场景和运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弱势群体获得信贷金融服务的机会,降低了实际的融资成本。基于风控考虑,弱势群体在借款时相较于非弱势群体在融资成本上会有一定的信用利差,借款可得性略低,这也合乎情理,且弱势群体通过在该平台上积累声誉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借款可得性,弥补由于有效信息不足带来的差异。51信用卡助推普惠金融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最后,借鉴51信用卡在践行普惠金融路径上的可取之处,汲取不足之处的经验,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市场参与主体提出对策建议,促使P2P网络借贷真正实现助推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