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Bandura)提出自我效能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自我效能感进行了各方面的相关研究。近年来在国内教育教学领域,自我效能感理论越来越受关注,众多学科都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信息技术学科中涉及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很少。依据信息时代特征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学校教育增强了信息技术学科教育,但在当前的信息技术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尝试采用文献调查法、教育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自我效能进行相关研究。首先,本研究以自我效能感相关理论为基础,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和借鉴其他学科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界定了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情境下,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任务,达到预定学业成就的自我能力判断。其次,本研究为了解当前高中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现状水平,借鉴已有的相关问卷量表,根据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特点,改编了河北大学李英的“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作为本研究中的测量问卷。使用该问卷以济宁市城区2所高中212名高一年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了调查,并抽取了其中40名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调查。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中生的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水平普遍偏低,存在的问题有:(1)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中的各项基本能力感较弱;(2)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控制感能力较差;(3)男生的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女生。再次,本研究根据在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特点、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和高中生心理特征,提出了培养高中生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的策略,主要包括九个方面:(1)从学生角度进行课程设计,激发学习兴趣;(2)制定多层次学习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体验成功;(3)教学实施中设法让学生体验成功;(4)适当榜样激励,引导学生正确比较;(5)赏识教育,为学生提升自信心;(6)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归因;(7)创建和谐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8)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9)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其他学科。并据此编写了相应的教学案例。最后,本研究还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在实验班采用相关培养策略进行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培养,在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经过为期一年的对比实验,最后通过IBMSPSS19软件对实验数据分析后,验证了制定的培养策略在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培养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