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是近年来发展起来适用于高烈度地震区建筑的一种新型抗侧力结构体系,通过改变耗能梁段的截面尺寸和支撑的布置形式来优化结构的抗震性能,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主要依靠耗能梁段的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不会对框架梁及柱造成损害,震后仅需将耗能梁段更换,整个结构即可恢复到震前状态。本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合理地选择构件单元类型,建立合理的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有限元力学模型,并进行静力非线性pushover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考虑了结构的P-△效应,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1).基于我国现行相关设计规范规程,结合偏心支撑钢框架的工作原理,给出了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简化设计方法和计算原理;(2)总结了静力非线性pushover分析方法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状况,阐述了该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任务以及实施步骤;(3).建立了9层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有限元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静力非线性pushover分析,验证了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4).通过改变耗能梁段长度、腹板高厚比、翼缘宽厚比以及耗能支撑的布置形式等参数,探讨这些参数的变化对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出耗能梁段长度处在a=0.9k~1.3k(其中k=M_p/V_p)时,结构形式最好,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最小,耗能性能比较理想;腹板高厚比在40~55之间效果最好;翼缘宽厚比对结构构件的内力和位移响应影响很小,不能改善结构的耗能性能,只需满足《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2)规定值b ftf8即可;耗能支撑的布置形式采用错列、对称、均质的布置形式比同跨上下连续布置的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更好。最后,根据有限元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