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地区稻秸资源丰富,但大部分未能开发利用,常被废弃或以焚烧处理,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江苏地区草食畜牧业发展迅速,粗饲料短缺较为严重。将稻秸饲料化利用是缓解该地区环境污染和粗饲料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因消化率低、适口性差以及营养成分含量低等因素限制了稻秸的饲料化利用。青贮是改善稻秸饲用品质的有效途径。本试验(1)选取江苏地区优质水稻品种南粳46、南粳5055、盐稻830及镇稻10号的秸秆作为青贮原料,分别进行添加乳酸菌、酶制剂和乳酸菌+酶制剂处理,研究不同品种稻秸及添加剂处理间发酵品质的差异,筛选适合江苏地区青贮的稻秸和提高稻秸饲用价值的方法;(2)通过对不同处理、不同青贮时期的发酵动态监测,研究不同添加剂处理对稻秸的青贮品质及饲用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使用添加剂处理的情况下4种稻秸青贮饲料的pH值和氨态氮/总氮(NH3-N(%TN))值均较高,乳酸(LA(%DM))含量较低。乳酸菌、酶制剂和乳酸菌+酶制剂处理对稻秸的发酵品质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表现为pH值和NH3-N(%TN)值均极显著降低(P<0.01), LA(%DM)含量极显著提高(尺0.01),粗蛋白(CP)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相比,添加酶制剂和乳酸菌+酶制剂处理还极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尸<0.01)。在整体改善效果上,不同添加剂的优劣排名如下:乳酸菌+酶制剂>酶制剂>乳酸菌。通过对青贮不同时期的发酵品质研究发现,青贮初期,添加乳酸菌可在使pH值迅速下降,先于酶制剂与乳酸菌+酶制剂处理;青贮中期,各添加剂处理的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差异不显著;添加乳酸菌和酶制剂对于稻秸长期青贮保存效果最好。本试验中4个不同品种水稻秸秆的青贮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镇稻10号的pH值和NH3-N(%TN)较低,CP和WSC含量较高,青贮品质优于其它品种;其次是南粳5055和盐稻830,南粳46品质最差。依据本试验结果,水稻秸秆添加乳酸菌和酶制剂青贮可以显著改善青贮品质,共同添加效果更好;供试的4种水稻秸秆中镇稻10号最适合青贮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