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透明黑体空腔辐射特性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an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体空腔传感器以其良好的测温精度和稳定性,在液体温度测量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动态性能差制约了其应用,根本原因是传统黑体空腔由不透光材料制成,热量以热传导方式透过腔壁产生了热滞后。为此本课题提出了采用透光性材料制作黑体空腔的想法,腔外介质透过腔壁直接形成黑体空腔,从而实现快速测温。针对透光性黑体空腔,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1)半透明黑体空腔几何模型的建立。与不透明腔体的单层几何模型比,新型腔体由于具有透射性,其几何模型为复杂多层体结构,另外考虑黑体空腔的形状大部分为空间轴对称结构,所以本文采用微分几何中圆矢量方法建立腔体结构三维矢量数学模型,建立各结构面的矢量表达式,为有效发射率的计算奠定基础。(2)半透明黑体空腔有效发射率的建模与计算方法。有效发射率的建模必须能够准确表达出半透明黑体空腔所具有的镜漫反射、透射、散射等特性。首先,基于矢量方法,建立了镜面反射、漫反射、折射、散射、吸收等光线的追迹算法,进而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半透明腔体有效发射率计算模型。为新型腔体的辐射特性研究奠定基础。(3)镜漫反射表面的腔体辐射特性的研究。新型腔体具有透光性,其反射特性中包含大量的镜反射成分,圆柱平底、圆底腔体不再适用。本文采用适合非漫射条件的斜形底面腔体,研究漫射率、靶面倾斜角度、腔体密闭性等光学特性和腔体结构对其辐射特性的影响,初步确定腔体的合理结构。(4)透明腔体辐射特性的研究。以初选腔体结构为对象,基于透光性腔体有效发射率计算模型,研究了透光性材料的折射率、腔体厚度、靶面倾斜角度等参数对腔体有效发射率的影响规律,对该类黑体空腔传感器的测温精度进行评价。(5)半透明腔体辐射特性的研究。在上述初步得出的腔体结构参数条件下,研究半透明纯吸收材料的光谱辐射特性对传感器测温精度的影响。主要包括半透明材料衰减系数、透过率、腔体厚度、靶面倾斜角度等参数。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建立透光性黑体空腔辐射特性的研究方法,为透光性测温传感器在液体内部温度快速、精确、稳定的连续测量奠定理论基础。现有研究结果[17]与本文计算模型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偏差小于5×10-5。文中基于Monte Carlo法的不透明黑体空腔有效发射率计算结果正确,并且与文献具有相同计算精度。可以证明,本文所建立的腔体几何模型以及腔体有效发射率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正确。通过透光性腔体辐射特性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黑体空腔辐射理论。
其他文献
新型黑体空腔式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解决了传统黑体空腔式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测温响应速度慢,难以满足如连铸开浇、换包、精炼等场合要求测温响应速度快的这一问题,但是实际使用中发现某些新型黑体空腔式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仍然出现响应速度滞后的问题。实验测试发现新型黑体空腔式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产生响应滞后的根本原因是传感器金属陶瓷管部分与传感器主体部分没有轴对中,使红外传感器探测的位置沿腔壁上移,将传热速度慢的区
当今社会对于机器人需求已经不只是限于重复性的任务,而是希望机器人可以拥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协同功能。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多机器人系统,多机器人协同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多机器人系统具有很多单体机器人无法比拟的优点,如可靠性、并行性、场景分布特性等。本文基于apriltag视觉基准系统建立定位模型,并对apriltag基准系统做了分析以及性能上的改进,可以采用单目视觉获取机器人自身位
近年来,各国在军事领域的发展都不断加快,并相继推出了“未来士兵”的军事战略方针。此方针主要着眼于智能数字化作战平台,包括作战、侦察、通信、防护等各方面,其中单兵作战装备改造尤为重要。在未来战场的多变性和复杂性的要求下,单兵能够承载各种装备,适应各种环境,完成多样化的任务,不可避免的会增加单兵的负荷,这样一来对单兵的体能及机动能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外骨骼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机器人,其可穿戴性为单兵
工业生产过程日益复杂,对工业过程中的故障进行检测与诊断变得越来越重要。故障检测与诊断是许多工程应用中一个重要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将继续活跃在控制研究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工业数据被采集并保存下来,使得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成为了当今过程监测领域的主流技术。在许多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算法中,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就是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服从相同的数据分布。但是,在磨矿分级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溢流
无论是实际控制系统的控制器设计还是控制理论的研究,都必须对控制系统进行建模。由于实际系统通常都是运行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因此存在不确定性。要科学系统地处理系统的不确定性,就必须将其纳入到系统模型中去。对于不确定系统,其测量和建模等引入的误差通常未知但有界限,即认为误差处于一个区间界限中,称这类问题为有界误差问题。研究有界误差问题的建模方法对实际控制系统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一种基于区间神
内部应力是机械结构工作可靠性和寿命的重要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内部应力的长期存在,使得构件性能降低,微观尺度上出现裂纹。裂纹处发生的应力集中效应进一步加剧裂纹的扩展,从而使构件寿命下降,甚至发生脆性断裂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等。在残余应力的测量中,超声波无损检测法具有安全无污染、探测深度深和方向性好等优点,适合在役设备的测量。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设计超声波发射电路板,使用FPGA产生的方波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轮毂生产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大。传统的人工识别轮毂型号的生产方式由于其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等缺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本文对轮毂型号自动识别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模板匹配的轮毂型号自动识别系统。首先,本文对轮毂型号识别系统整体架构进行研究,论述了机器视觉系
氧化锆具有优越的机械性能,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氧化锆的惰性使其与牙体硬组织粘结性差,容易导致牙本质/牙釉质-氧化锆修复体界面产生微渗漏以及二次龋,同时现有粘接剂的体积收缩率高也导致粘接不牢,氧化锆修复体脱落率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光固化丙烯酸酯基材料中各功能成分及含量调控、乙酰基酯化取代羟基反应过程中体系分子结构变化和材料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采用室温共混加聚反应,详细考察了丙烯酸酯基树脂单体
近年来,由糖尿病引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早期的诊断和筛查对视网膜病变的预防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视网膜血管的形态结构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如果能够从眼底视网膜图像中识别和检测出血管结构,将为医生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本文对糖尿病视网病变图像的血管分割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血管特征池的视网膜血管分割方法。首先对眼底图像预处理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反应了当前水体环境的水质情况,也是水体环境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快速,准确的测量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受到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关注。现如今用于实时在线测量溶解氧的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光学方法设计的溶解氧传感器具有响应时间快、不受电磁干扰、传输损耗低,在测量的过程中不消耗氧气等特点使其成为新一代溶解氧检测技术的探索方向。本文提出了两种基于光学方法检测溶解氧含量的光纤传感器。一种是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