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天人观念的变迁与审美意识的酝酿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xingyunzhixingki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酝酿的重要时期。这一“酝酿”,是“审美意识”的“酝酿”。它包括了整体的“生命体验”与狭义的准美学范畴、概念、命题的“酝酿”。这样的“酝酿”,主要是在“天”“人”之间的矛盾斗争中实现的。本文从天人观念与天人关系的变迁的角度,对这一“酝酿”过程进行了梳理和挖掘。 原始社会,原始人还没有“天”、“人”的观念,世界在他眼中是混沌的整体。他把自身体会为与其他生物相连的“整体性”的生命。这种“生命体验”,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基础。 殷商时期,“帝”的观念出现,它是自然力的化身,它被人意识为自身的对立面、压迫者。这时候,人体验自身为“生”,肉体的存在与繁衍。这在中国古典美学乃至整个思想传统中形成了一种以“生”为最高原则的倾向。 西周时期,“天”的观念出现。“天”是人的生育者和来源者,它以“命”的形式授予人生理与道德的双重内涵。而人以“德”——人的自觉的主动的“行为”,获取这“天命”。这时候人的“生命体验”中就有了主体与实践的初步意识,而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留下了一种注重道德——“善”的审美倾向。 春秋至战国前期,“道”的范畴形成了。“道”指向人的可能性。诸子百家各有其“道”,意味着人的可能性的多样化。这时期,人的“生命体验”是多元的统一,是无限与有限的交织,是无尽的运动变化。这代表了人的终极生命体验的“道”最终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而对人自身生命的审美——人格美意识也成形了。 战国中期,孟子和庄子完成了“心”的概念。“心”指向人的无限的能动性。借助了这样的“心”,人达到了生命的自由境界——“天”。这时候的“生命体验”,是“心”“天”合一的自由境界。这种自由的生命境界,同时也是审美境界。它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终极追求。与此同时完成的,还有“气”的概念。“气”是人的这种自由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的表现。它后来也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概念。 战国后期,荀子和韩非分别提出了“群”和“理”的观念。这时候,人的“生命体验”是“社会化”的。这“社会化”中蕴涵了对一种普遍的形式的要求,最终使人的“生命体验”陷于僵化。审美意识的发展在这里停滞了。
其他文献
教育公平本身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意义,从此角度出发分析其要义与原则,可以发现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其原则可延伸至保证原则、共享原则、差异原则和补
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建设是高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基础性建设,对高职内部质保体系的诊改起着支撑作用.针对状态数据平台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数据分析
分析过程能力指数,给出实际过程能力指数的准则,避免了在实际过程能力指数理论中出现的直观悖论。根据该准则,获得新的实际过程能力指数。结果表明,当过程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
采用浸泡试验,电化学试验等研究了CO2分压、温度、腐蚀时间等因素对N80钢在高含CO2腐蚀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N80钢的腐蚀速率随腐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当温度为80
采用旋转圆柱电极冲刷腐蚀装置并辅以电化学工作站,结合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NaCl含量和沙粒粒径对N80钢在含沙、含Cl^-液固两相流溶液中的冲刷腐蚀影响规律。结果表
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世界各国银行发展的主要问题。在我国,这一问题同样成为高悬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从而导致社
The thesis mainly deals with the influence of Dewey’s educational thinking on China (center on the 1920s). As a world famous western educator, though only stay
逃避与追寻都是西方文学的传统主题。作为美国文学钟爱的主题,事实上,美国民族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两个主题紧密相关。早期美国先民们到美洲就不仅有逃避宗教迫害的原因而且有追
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前病毒全基因组cDNA克隆质粒DNA(pPB101)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以针对REV的单克隆抗体和REV envgp90原核表达产物免疫小鼠制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