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后疗效,与胸甘酸合成酶(TS)、β-微管蛋白(β-tubulin)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与其他生物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搜集安阳市肿瘤医院医院放疗科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已行胃镜证明是食管鳞状细胞癌48例,搜集病人的病理标本,做免疫组化检查,并给予48例患者行同步放化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入组的48位食管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放疗总剂量60Gy,每次2Gy,一周5次,共30次。同期给予“紫杉醇d1135mg/m2+顺铂d2-430mg/m2”化疗,连用4日每三周为一个疗程,在放疗期间可能顺利给予两个周期的化疗。治疗结束后复查CT对疗效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并观察其近期疗效。 结果:放化疗后有效缓解率81.25%,完全缓解率CR6.25%。TS、β-tubulin和ERCC1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75%,87.50%和77.08%,在放化疗有效的病人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2%,89.74%,74.35%,而在放化疗无效的病人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77.78%,88.89%。TS的表达与病人的病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TNM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癌变的长度大小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tubulin和ERCC1与病人的病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分期和癌变范围均无相关性(P>0.05)。 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TS阳性表达与其长度具有正相关性;TS阳性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敏感性较高,可以作为预测食管癌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的预判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