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不同品种块茎还原糖含量变化生理基础的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c_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夏坡蒂、紫花白、底西瑞和内薯 3 号四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马铃薯生育期间和贮藏期间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及其生理基础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1 生育期间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块茎还原糖含量与叶片还原糖含量在块茎增长期呈高度负相关;与茎秆还原糖含量在全生育期呈正相关趋势;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趋势且相关性渐增;与茎秆及块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且在块茎增长至淀粉积累期达显著水平;与茎秆及块茎淀粉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 块茎还原糖含量与单株叶面积
其他文献
本研究应用形态标记、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目前生产上正在使用的15个多倍体甜菜品种及11份骨干亲本的遗传差异进行了鉴定,筛选出了具有较高多态性和较好区分能力的RAPD随机引物,利用UPGMA法建立了供试材料的遗传关系图。同时,对供试的多倍体杂交种及其二倍体、四倍体亲本的块根产量和含糖率进行了测定,对其应用现状及进一步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取得了以下实验结果:...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棉花高产育种出现平台现象,纤维品质和抗黄萎病的遗传改良进展缓慢,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已迫在眉睫。依靠常规的育种方法,育种工作量大、选择效率较低、进展缓慢。因此充分利用现代分子标记技术的成果,进行分子育种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本研究分两部分进行:一、通过抗黄萎病材料常96和感病材料军棉1号配置杂交组合,形成F_2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