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机是影响中学生学习成就的重要因素。研究者普遍认为动机是通过各种社会认知建构来影响学生学习的(例如自我效能、内隐价值、考试焦虑、目标定向、归因等)。但是多数的研究都只在广义的学业范畴里探讨某个动机建构与成绩的关系,本研究设想学习的动机建构是有学科差异的,因此选取文理科的代表——语文和数学学科为研究内容,试图对中学生语数两学科的动机建构的特点、组成及对成绩的影响进行综合研究。 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团体施测,将测量结果运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了以下结果: ① 从学科内相关看,这些动机建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促进性动机,包括内隐价值、自我效能、任务定向、自我提高定向、成功能力归因、成功努力归因;另一类为阻碍性动机,包括考试焦虑、自我阻碍定向、失败能力归因。 ② 自我效能、内隐价值的学科性特征较高,而且学科差别有随年级增长而加大的趋势;而目标定向、成败归因较少受学科的影响。 ③ 学科的自我效能、内隐价值对成绩直接显著的影响。数学动机水平对成绩的影响比语文大。 ④ 中学生动机水平随年级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文理分班是造成高二学生语数动机变量差异的重要原因;文科生语文动机建构更合理,理科生数学动机水平更高。高二女生的语文动机水平高于男生。 学习动机水平下降和高中生偏科现象不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学科价值感、缓解焦虑树立自信、降低成绩竞争有助于学生均衡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