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尝试应用双频谱多普勒方法同步测量同一部位管壁运动脉搏波频谱与血流速度脉搏波频谱,旨在比较二者是否同步,并进一步分析脉搏波沿管壁和血流传播的特点和可能的影响因素,以及探究正常人和动脉硬化受试者脉搏波在管壁和血流中传播的时间差,并分析其机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接受血管超声检查的正常人64例(含对照组27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41例共105例受试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5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46±20)岁。采用日本日立(HITACHI)公司的阿洛卡二郎神HI VISION Preirus型超声诊断仪,连接同步心电图,测量颈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的一般超声数据:内径、内中膜厚度、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并选用双频谱多普勒方法,将组织多普勒(TDI)取样容积置于管壁,血流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同一水平管腔中心,测量颈动脉、股动脉以及腘动脉处同一心动周期中的两个频谱起始点的时间差Δt颈、Δt股、Δt腘;再将2个TDI取样容积分别置于颈动脉、股动脉以及腘动脉处同一水平的前壁和后壁,测量两个频谱起始点的时间差Δt前后壁。最后测量主动脉瓣上峰值流速、左心室射血时间以及射血分数。记录受试者一般临床数据:身高、体重、心率、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分析Δt是否稳定存在以及Δt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测量了Δt颈、Δt股、Δt腘以及相关指标,结果发现:1.脉搏波在同一水平的管壁和血流中的传播存在时间差。共105名受试者,315个部位,同一心动周期中管壁组织多普勒频谱和血流多普勒频谱起始点之间均存在时间差Δt,此现象稳定存在。管壁运动均先于血流运动;同一水平血管前后壁的运动是同步的,Δt前后壁=0。2.对所有受试者分析,Δt颈=18.76±5.80 s,Δt股=23.53±5.64 s,Δt腘=30.16±7.17 s,随着脉搏波向远处动脉树的传递,Δt颈<Δt股<Δt腘(P<0.017)。3.患者组和对照组相比,Δt颈、Δt股、Δt腘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应用Pearson法对Δt颈、Δt股、Δt腘与年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内径、内中膜厚度、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射血时间、主动脉瓣上峰值流速、每搏量、每分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Δt颈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体重、颈动脉内径中度相关(r=0.457,0.485,0.534,0.454,0.403,均P<0.05),与年龄弱相关(r=-0.285,P<0.05)。正常人Δt股与身高、体重、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弱相关(r=0.264,0.343,-0.326,均P<0.05),Δt腘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弱相关(r=-0.309,P<0.05)。结论:1.血管壁和血流运动不同步,同一心动周期中,血管壁扩张先于血流速度(血流量)的增加。2.脉搏波在血管壁和血流中分开传播,两者传播存在时间差,脉搏波沿管壁较沿血流传播速度更快。3.管壁和血流的脉搏波时间差与血压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应进一步研究该时间差与血压的关系。4.脉搏波在血管壁和血流中传播的生理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