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pH值对香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的影响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hong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蕉作为我国重要的热区经济果树之一,因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蕉园土壤酸化、病虫害加剧、质量下降等问题,其中蕉园土壤酸化问题逐渐凸显,制约我国香蕉产业的发展。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沙培试验,以营养液p H值为单因素,分别设置营养液p H值为3.5、4.5、5.5、6.5、7.5,共5个处理,通过在30d、60d、90d的测定及采样分析,研究p H值对香蕉生长、光合作用、生理特性、物质累积与分配等动态影响,阶段性、系统性地分析香蕉苗期对不同p H值的响应,为土壤酸化条件下香蕉苗期的生长调节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0-30 d、30-60d、60-90d时,香蕉苗期株高、茎粗、新生叶总面积、增长量均呈现“慢-慢-快”,即60-90d各指标增长速度最快;各处理根系体积、壮苗株数在30d、60d、90d时也随着试验时间推移均显著增加,90d时平均分别为185.76cm3、20.48。三次测定时,各处理株高增长量、新生叶片数、根体积、根冠比随着p H值的增大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p H 5.5处理香蕉苗株高长量、茎粗增长量、新生叶片数、新生总叶面积、根体积、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均较优,p H 3.5和p H 7.5处理各项生长指标受到抑制。(2)随着p H值的增大,各处理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30d、60d时均先升高后降低,90d时叶绿素含量无明显规律、蒸腾速率则升高;净光合速率在30d、60d、90d时均先升高后降低。三次采样各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以p H 5.5处理最大,分别为1.81 mg/g、8.16μmol/m~2/s,2.18 mg/g、17.09μmol/m~2/s,2.32 mg/g、18.00μmol/m~2/s,以p H 3.5处理或p H 7.5处理较低;各处理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利用效率随着p H值的增大变化均无规律,且均分别以p H 4.5处理、p H 6.5处理与p H 7.5处理、p H 5.5处理,平均分别为2.92μmol/m~2/s、3.56μmol/m~2/s、4.46μmol/m~2/s值最大。(3)各处理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根活力随着试验时间推移逐渐提高,其中,60d时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30d时提高幅度较大,分别平均提高56.65%、29.53%和50.99%。随着p H值增大,各处理可溶性糖含量30d、60d、90d均先升高后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30d、90d时均也先升高后降低。三次采样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与根活力均以p H 5.5处理最高,分别为15.31mg/g与77.24 mg/g/h、22.37mg/g与82.58 mg/g/h、30.90mg/g与91.37 mg/g/h;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均以p H 6.5处理显著最高,p H 3.5处理均显著最低。(4)三次采样结果表明,各处理整株、根茎叶的干物质和养分累积量随着试验时间推移均显著提高,随着p H值增大也均先升高后降低;其中,90d时整株干物质、氮累积量较60d时平均分别增加41.10 g/株和0.884g/株。30d、60d、90d时,香蕉苗期各处理各部位干物质及养分累积量均表现为叶>茎>根,根部氮磷钾累积量占整株养分累积量比例持续上升;整株及各部位养分累积量均以钾最高,氮次之,磷最少。各处理间整株和根茎叶干物质、养分累积量在三次采样时均以p H 5.5处理最高、以p H 3.5处理最低,其中,p H 5.5处理在90d时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分别为2.048g/株、0.713g/株、4.232g/株。综上可知,营养液p H值对香蕉苗期生长指标、光合作用、生理特性及物质累积随着试验时间的推移均逐渐增加,大部分指标随着p H值增大先升高后降低。整体而言,相同采样时间,各处理间指标差异以p H 5.5处理表现最优,p H 3.5处理表现最差,香蕉苗更适宜生长在弱酸性环境下,对强酸较为敏感。
其他文献
香蕉枯萎病对世界范围内的香蕉产业造成毁灭性影响,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Tropical Race 4,Foc TR4)是该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目前对该病害还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效应蛋白是调控病原真菌致病力的重要因子,因此鉴定Foc TR4效应蛋白、并对效应蛋白的功能做深入研究,有助于阐明该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在本课题组的前期研
在自然界中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对人类和动植物健康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开发快速、可靠的诊断工具迫在眉睫。当前基于核酸诊断的CRISPR-Cas生物传感系统为病原体检测提供一种新颖基因组诊断工具。在这种检测方法中,Cas效应蛋白被用作高度特异序列识别和切割元素,当病原体存在时,效应蛋白会在其sg RNA引导下特异性识别并切割核酸靶标。新发现的CRISPR-Cas14a1是特异性靶向单链DNA核酸
学位
学位
虾青素因具有强抗氧化性的生物功能,在食品、医药和饲料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通过培养条件优化提高雨生红球藻的虾青素产量尤为重要。本研究以两株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FACHB-721和Flotow NIES-144)为研究对象,采用两步培养法,优化培养条件,提高虾青素产量。首先通过海藻提取液、生长激素和有机碳源等,筛选获得提高雨生红球藻绿色营养细胞高密度的调控方法;
形象是绘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异化”的形象在绘画历史发展中也并不少见,艺术家们通过各自的手法重新“洗刷”形象,脱离固有的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20世纪德国艺术家弗里德里奇·埃因霍夫(Friedrich Einhoff)是德国艺术舞台上的重要艺术家之一。他作品中的形象找寻不到身份,更分辨不出性别,有时描绘的是残缺的五官,有时是破碎的身躯,蕴藏着的是“抱团式”的孤独,是无奈的沉默。埃因
我国花卉销售额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品种落后。优良品种是生产优质花卉产品的关键。而得到优良品种的前提是对我国的特有花卉资源进行综合研究开发,深入研究花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热带兰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育种工作。热带兰(Tropical orchid)是珍贵的观赏植物。全球已知并培育了100,000多个杂交品种。尽管如此,产品依然供不应求。目前市面上的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是热带地区的重点保护动物,由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过度捕猎和栖息地破坏,仅在海南省大田保护区和邦溪保护区存在围栏内半野放种群。本研究中,我们在气候环境恶劣和食物短缺的旱季重点研究了圈养、半野放和野放的海南坡鹿种群的肠道微生物组的共同进化。通过观察其肠道微生物组群落和功能上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造成的微生物组成与给定季节内的栖息地潜在联系;了解三种生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作为我国近几年大力发展的特色经济作物和木本油料树种,在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海南油茶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海南油茶开发研究起步较晚,单株产量低、含油率不高、效益低下等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海南油茶发展的关键因素。2018-2020年我们对海南省油茶主要产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收集了大量的油茶优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