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水补能作为油田开发的必要手段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储层的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长期冲刷低含油部位渗透率增加,非均质性加剧,形成了低效循环。低效循环的出现,使注入水低效注入,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所以进行低效循环的识别对于油田的高效开发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针对目前低效循环识别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同时确定了本次研究的技术思路:即首先明确水驱低效循环油水井的开发特征与影响因素,通过HI法与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低效循环油水井与层位的识别,最后通过C#语言编制低效循环识别软件。具体流程如下:首先,统计分析了调剖堵水措施油水井的生产动态特征,例如低效循环油井具有包括日产油低于全区平均值,日产水高于全区平均值,其流压和含水均高于全区平均值、水油比及导数曲线均出现上翘等特点;低效循环水井具有视吸水指数与注入强度高于全区平均值、霍尔曲线与导数发生分离等特点;低效循环层位具有低效循环层位渗透率高、地层系数大、连通状况好等特点。其次分析了地质因素与开发因素对低效循环形成的影响,地质因素包括渗透率、非均质性与沉积相等;开发因素包括注水强度、视吸水指数与注采井距等。通过筛选动静态参数,利用HI法、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低效循环识别方法,从而进行低效循环油水井识别。其中产油量HI小于0,产水量HI与来水量HI大于0的油井与可疑井中含水HI与流压HI均大于0的油井为低效循环油井;视吸水指数HI与注入强度HI均大于0的水井为低效循环水井。最后进行低效循环层位识别,油井端含水率HI与吨油产水强度HI大于0,水井端吸水强度HI与吸水百分数HI均大于0的层位为低效循环层位,并将其分为以下三类:(1)仅一口低效循环水井与低效循环油井连通,且层位唯一;(2)仅一口低效循环水井与低效循环油井连通,层位不唯一;(3)多口低效循环水井与低效循环油井连通,层位不唯一。对于识别结果利用ECLIPSE软件中的示踪剂模拟技术进行低效循环识别结果的验证,并且现场通过措施油井进行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在建立识别方法的基础上利用C#语言进行了低效循环识别软件的编制,针对目标区块进行了低效循环通道识别,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技术,针对筛选出的低效循环通道进行调剖堵水作业,措施后效果显著,表明筛选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