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萘酚类衍生物1-羟基-2-萘甲酸甲酯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daxia3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是机体组织对损伤性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它是一个由多细胞(比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内皮细胞等)、多成分(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趋化因子、粘附因子、炎症相关酶类)参与的复杂的过程。在炎症过程中,一方面损伤因子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炎症充血和渗出反应,以稀释、杀伤和包围损伤因子。同时通过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再生使受损的组织得以修复和愈合。因此炎症是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适当的炎症反应对人体抵抗损伤、清除感染,促进伤口的愈合是有益的,然而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持久性的组织损伤,进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巨噬细胞是由血液中单核细胞迁入组织后分化而成的,它在不同器官、组织中均有分布,例如:肺中的肺泡巨噬细胞、肝脏中的枯否氏细胞、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胶质细胞以及骨组织中的蚀骨细胞等等。巨噬细胞是机体内重要的一种免疫细胞,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同时它又是体内启动炎症介质产生的中心细胞。巨噬细胞能够被多种炎症性刺激所激活,其中就包括作用较强的细菌脂多糖。细菌脂多糖又称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具有较强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当革兰氏阴性细菌在死亡或进行繁殖时释放出来的LPS进人宿主体内,可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炎症介质,诸如:NO、前列腺素PGs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等,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反应,严重的可以出现中毒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巨噬细胞及其释放的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目前研究认为巨噬细胞参与了多种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例如,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败血症等。NO是一种毒性较强的气体自由基,其在体内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催化左旋精氨酸而产生,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NO是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同时还参与神经信息传递、心肺功能调节、细胞凋亡以及免疫防御等多个过程。目前己知的NOS有神经型NOS(nNOS)、内皮型NOS(eNOS)、诱生型NOS(iNOS),前两者又称为结构型NOS(cNOS),由cNOS催化生成的NO浓度很低,主要参与生理过程,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而巨噬细胞产生的NO浓度高,主要由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催化产生。短期、大量的NO释放使巨噬细胞具有杀伤微生物以及肿瘤细胞的作用,然而长期、过度的NO会通过DNA损伤、线粒体呼吸抑制、活性氮等细胞毒性效应介导细胞和组织的损伤,进而参与某些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抑制NO的过量表达已经成为预防炎症反应和疾病的研究热点。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 PGS)是广泛存在于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组重要的组织激素,不仅对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生殖系统的功能有强烈的调节作用,而且还是炎症、发热及疼痛发生和发展的一个关键介质。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 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的关键酶,包括COX-1、 COX-2和COX-3三种亚型。COX-1和COX-3为结构型环氧化酶,主要存在于血管、胃、肾等组织中,参与血管舒缩、血小板聚集、胃粘膜血流、胃黏液分泌及肾功能等的调节,其功能与保护胃肠黏膜、调节血小板聚集、调节外周血管的阻力和调节肾血流量分布有关。COX-2为诱导型环氧化酶,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但在活化的巨噬细胞中却诱导性地大量表达。传统的非淄体抗炎药例如阿司匹林、罗非昔布等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了前列腺素的产生,进而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这一类药物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其他炎症性疾病当中。TNF-α、IL-1β以及IL-6均是促炎性细胞因子,它们可以直接激活免疫效应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也可以旁分泌或自分泌的形式促进其他炎症介质的产生,进而扩大炎症反应。正常水平的TNF-α、IL-1β以及IL-6对调节免疫应答、抗感染、促进组织修复、引起肿瘤细胞凋亡等至关重要,然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大量产生和释放则会破坏机体的免疫平衡,引起过度的炎症反应,介导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例如,某些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液循环当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就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往往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通过使用单克隆抗体或受体拮抗剂阻断促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效应,在治疗某些炎症性疾病上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巨噬细胞产生上述炎症介质是通过复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而实现的,其中与巨噬细胞炎症基因和蛋白表达关系最密切的是转录因子NF-κ B和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MAPKs.NF-κB (nuclear factor-κB)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核转录因子,它能够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细胞分化与凋亡及其它应激反应。在哺乳动物细胞中,NF-κB通常以p50/p65异源二聚体形式存在。当细胞在静息状态下,NF-κB与其抑制性蛋白Ⅰκ B结合,并以三聚体的无活性形式存在于胞浆中。当细胞受到外来刺激时,Ⅰκ B发生磷酸化并被降解,NF-κB被解除抑制从胞浆转移到细胞核中,并与靶基因上游调控序列结合,启动相关基因的转录。NF-κB的激活主要是通过Ⅰκ B的降解来调节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F-κB的活性调节还可以通过NF-κB蛋白的磷酸化和乙酞化等直接修饰作用来实现。例如酪蛋白激酶Ⅱ能够通过磷酸化p65亚基的529位丝氨酸残基,增强NF-κB的转录活性。NF-κ B信号传导通路是LPS所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中最重要的下游通路。也是巨噬细胞激活的中心环节。当巨噬细胞NF-κ B被激活后,可迅速诱导炎症细胞因子、粘附分子、趋化分子以及炎症相关酶类的表达。如TNF-α、IL-1β、 IL-6、iNOS、COX-2等。因此阻断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可以减少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发挥抗炎的作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是细胞内的一类丝氨酸和(或)苏氨酸蛋白激酶,是细胞应激和损伤反应的主要信号通路,在炎症信号转导、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增殖及参与调控体内多种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MAPKs家族有三条经典的亚族通路,分别是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l/2,ERKI/2)、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p38-MApK)。MAPKs的激活(主要是通过磷酸化)是LPS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后发生的细胞内早期事件之一,而且MAPKs的底物多为核转录因子,其中就包括NF-κ B、AP-1等,因此MAPKs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密切相关。巨噬细胞激活及其释放的炎症介质在炎症性疾病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抑制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炎症介质已经成为抗炎药物治疗和研究的靶点。而且更让人关注的是:以抑制巨噬细胞激活和抑制巨噬细胞过度释放炎症介质为靶点的这类抗炎药物,与传统的抗炎药物相比在理论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我国,抗炎药物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二大类药物。目前的抗炎免疫药物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甾体类抗炎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以及疾病调修药,三类抗炎免疫药物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地应用。甾体类抗炎药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作用,但长期应用有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诱发或加重感染,导致骨质疏松等毒副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COX进而抑制前列腺素(PGs)的产生,而发挥抗炎作用。可细分为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如阿司匹林)以及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等,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因为选择性低,所以会引起很多的毒副反应,选择性COX-2抑制剂毒副作用少,然而随着研究发现COX-2在大脑、精囊及肾脏中也存在结构型表达,如果抑制这些组织中的COX-2活性会产生哪些负面的影响,需要引起大家进一步的重视。疾病调修药包括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以及免疫调节剂,这类药物对免疫功能有抑制或增强或双向调节的作用。例如、雷帕霉素以及来氟米特等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主要用于器官移植的抗排斥反应;左旋咪唑作为免疫促进剂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还可作为肿瘤治疗的辅助用药等。随着抗炎免疫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在炎症反应细胞分子机制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迫切需要我们寻找更多抗炎效果好、毒副作用少,能够长期应用的抗炎药物。然而抑制巨噬细胞激活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以细胞为整体的药物研究靶点。萘酚类衍生物是一类在萘环上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它们作为原料药在医药与工业行业当中被广泛地应用。整理文献发现:萘酚类衍生物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化学层面、而有关其活性方面的文章并不多。现有已经报道的萘酚类衍生物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抗细菌和真菌的活性;干扰糖的无氧酵解;促进胆汁分泌、抗肿瘤活性以及抗炎活性。鉴于萘酚类衍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这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尤为让人关注。研究发现2-取代-1-萘酚类衍生物具有抑制环氧化酶和脂氧合酶的作用。1,4-二羟基萘甲酸具有抑制骨吸收以及DSS诱导结肠炎的作用。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我们准备以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以及酵母多糖诱导的小鼠腹膜炎模型,对萘酚类衍生物1-羟基2-萘甲酸甲酯(Methyl-1-hydroxy-2-naphthoate,MHNA)的体内外的抗炎活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主要研究方法和结果分为三个部分:一、MHNA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1、MHNA对巨噬细胞细胞活力没有明显影响。采用MTT法首先分析0-40μg/ml浓度范围内的MHNA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MHNA在剂量达到40μg/ml浓度与巨噬细胞RAW264.7作用24h时,对巨噬细胞活力没有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本研究选取的MHNA最大剂量10μg/ml对巨噬细胞是安全的。2、MHNA抑制LPS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NO、IL-1β以及IL-6。以2.5、5.0、10.0μg/ml MHNA以及0.1μ g/ml的LPS刺激RAW264.7细胞24h。留取细胞上清。用Griess试剂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的NO, 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炎症细胞因子TNF-a, IL-1β以及IL-6飞水平。基础水平的NO浓度在2.69±0.39μM.,100μ g/ml的LPS作用24h巨噬细胞产生NO的浓度达到了21.78±1.24μM. MHNA在2.5-10μg/ml浓度范围内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产生NO。而且MHNA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地IL-1p以及IL-6的产生。然而它对巨噬细胞产生的TNF-a的影响相对较小,只在高浓度10μg/ml才有轻微地抑制作用,且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3、MHNA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iNOS及COX-2蛋白的表达以2.5.5.0.10.0μg/ml MHNA以及0.1μg/ml的LPS刺激RAW264.7细胞24h。提取细胞总蛋白,用western blot方法探讨MHNA对巨噬细胞激活后诱导性酶iNOS及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MHNA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iNOS及COX-2蛋白的表达。4. MHNA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基因的表达以2.5、5.0.10.0μg/ml MHNA以及终浓度为0.1μg/ml的LPS刺激RAW264.7细胞6h,提取细胞总RNA,经逆转录后,采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细胞炎症基因iNOS, COX-2, IL-1β以及IL-6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MHNA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基因iNOS, COX-2, IL-1β以及IL-6mRNA的表达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二、MHNA体内抗炎活性的研究1. MHNA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为了探讨MHNA对急性炎症渗出的影响,我们构建了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结果表明,MHNA20.40.80mg/kg的剂量灌胃给药,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抑制率分别为17.8%、29.5%,45.0%。2MHNA减轻腹膜炎小鼠腹腔中蛋白与白细胞的渗出。为了进一步探讨MHNA的体内抗炎活性,我们构建了酵母多糖诱导的小鼠腹膜炎模型。研究表明:酵母多糖可以迅速诱导小鼠炎症反应,引起小鼠腹腔灌洗液中出现大量的蛋白与白细胞。地塞米松1Omg/kg以及MHNA40mg/kg, MHNA80mg/kg能显著性抑制腹腔中蛋白的渗出(抑制率分别是:45.9%,19.3%以及29.4%),而且还能抑制白细胞的浸润(抑制率分别是:57.4%,22.5%以及38.6%)。3MHNA抑制腹膜炎小鼠腹腔中炎症细胞因子IL-6的水平为了探讨MHNA对酵母多糖诱导的腹膜炎小鼠腹腔中炎症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我们检测了小鼠腹腔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6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正常的小鼠腹腔中几乎检测不出IL-6,但是腹腔注射酵母多糖后6h,腹腔IL-6水平明显增高。地塞米松1Omg/kg以及MHNA40mg/kg, MHNA80mg/kg显著性抑制腹腔中IL-6的产生(抑制率分别是:48.7%,19.5%以及41.2%)。三、MHNA抗炎作用机制的探讨1、MHNA抑制巨噬细胞NF-κB的激活为了探讨MHNA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我们分别用western blot方法,报告基因方法,以及凝胶迁移实验探讨了MHNA对巨噬细胞转录调节因子NF-κB激活的影响。RAW264.7细胞先与2.5、5.0、10.0μg/ml MHNA作用1h,然后再与0.1μg/ml的LPS作用30min(免疫印迹法检测iKB降解以及MAPKs的磷酸化)或1h(提取胞浆胞核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胞浆胞核中NF-κ B的分布,凝胶迁移实验检测NF-κ B与DNA的结合能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未刺激的对照细胞相比,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后,细胞内iκB降解明显,胞浆内NF-κB减少,胞核内NF-κB增多,表明脂多糖刺激可以诱导NF-κB由胞浆向胞核内转移。MHNA与脂多糖一起作用,明显减弱了脂多糖引起的iκB降解、胞浆内NF-κB减少以及胞核内NF-κB增多的这一作用。报告基因结果显示:0.1μg/ml脂多糖引起巨噬细胞NF-κB转录活性(反映为报告基因最后检测的相对荧光信号的强弱)相比对照细胞提高了5.3倍,而MHNA对巨噬细胞的转录活性有明显地抑制。凝胶迁移实验EMSA结果显示:脂多糖引起巨噬细胞NF-κ B与其特异性结合的DNA序列结合能力增加,MHNA或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BAY11-7082预处理巨噬细胞1h,均可以抑制脂多糖引起的NF-κB与DNA结合能力的增强。2、MHNA抑制巨噬细胞MAPKs的激活RAW264.7细胞先与2.5、5.0、10.0μg/ml MHNA作用1h,然后再与0.1μg/ml的LPS作用30min,提取细胞总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APKs (p38MAPK, ERK1/2,以及JNK)的磷酸化。结果表明:脂多糖可以引起巨噬细胞p38MAPK, ERK1/2,以及JNK的磷酸化增加,而对总的p38MAPK, ERK1/2,以及JNK的蛋白水平没有明显影响。2.5-10.0μg/ml的MHNA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38MAPK以及JNK的磷酸化,而对ERK1/2的磷酸化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结论:一、本文首次发现,MHNA具有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MHNA抑制激活的巨噬细胞炎症介质NO、IL-1β以及IL-6的产生;2、MHNA抑制激活的巨噬细胞iNOS与COX-2蛋白的表达;3、MHNA抑制激活的巨噬细胞炎症基因(iNOS、COX-2、IL-1β、IL-6)的表达。二、MHNA具有良好的体内抗炎活性。具体表现为:1、MHNA抑制了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2、MHNA减轻了酵母多糖诱导的腹膜炎小鼠腹腔中蛋白与白细胞的渗出。3、MHNA抑制了酵母多糖诱导的腹膜炎小鼠腹腔中炎症细胞因子IL-6的水平。三、MHNA通过抑制巨噬细胞NF-κB、p38MAPK以及JNK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巨噬细胞激活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综上所述:MHNA通过阻断NF-κ B、p38MAPK以及JNK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了巨噬细胞的激活,减少了巨噬细胞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对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其抗炎活性在体内炎症模型: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以及酵母多糖诱导的小鼠腹膜炎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体现。本研究为探讨萘酚类衍生物的体内外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提出了新的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正>2013年9月25—26日,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简称中橡协)主办、中橡协胶管胶带分会承办的胶管胶带信息与技术论坛在重庆隆重召开。来自胶管胶带生产企业,相关原材料设备仪器
<正>优化学生地理学习过程,是指在教师的帮助与促进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农村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农户,其经济行为日益活跃。农户自身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增加,农户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农户融资对于农村经济发
近年来,我国中考招生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初步构建起适应多样化发展需要的新课程中考招生制度框架,但同时还有一些重要问题急需深化研究和解决,特别是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研究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 JE)简称乙脑,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毒性脑炎疾病,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通过库
<正>一、试题分析每年高考结束之后,都会有一些试题引起激烈的争论。2014年也不例外,如下面这组试题,就曾经饱受大家的质疑。(2014年高考安徽文综卷31~32题)鄱阳湖地区夏季的
当今世界,民主政治已经成为所有国家追求的目标。作为世界的一份子,中国也把建设一个民主文明的国家作为目标。在中国,要想建设好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必须首先从农村开始,因
血管瘤型禽白血病(Hemangioma of Avian Leukosis)主要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在鸡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表而形成以血疱为特征的病变。近年来禽血管瘤在我国发病严重,主要在蛋鸡
"公民意识"的培育是公民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什么是"公民意识"?对于各国公民教育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拟以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三个最重要的政策文本为分
课堂评价终究是一种检点教学的成败、改进教学实践的活动。本文旨在检视我国课堂评价的误区,探讨教师评价素养的课题。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出了"基于三维目标的评价"的课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