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油生产国,年产茶油十几万吨,但油茶籽榨完油后的油茶饼粕利用率非常低,资源浪费严重。因此,研究茶饼粕中的活性成分并探索其生理功能,对茶饼粕的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茶饼粕黄酮类成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对茶粕黄酮的提取方法进行了选择和工艺的优化,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的参数,并通过多种波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解析,还对茶粕黄酮的活性进行初步探讨,为茶粕黄酮的利用提供科学数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分析比较了溶剂提取、热回流提取、超声波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四种提取茶粕中黄酮类成分的方法。结果表明,用微波预处理提取法提取效率高,时间短,仅15 min茶粕黄酮提取率达1.17%,较传统的溶剂提取(0.807%)和加热回流提取(0.959%)2 h的提取率都要高。和超声波提取2h(1.23%)相比,虽然提取率略低,但微波预处理法的提取时间比其缩短了8倍,大大减短了时间消耗。因此,综合考虑提取率、耗时及耗能等方面,选择微波预处理快速提取法提取茶饼粕中的黄酮类化合物。2.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对茶粕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实验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分离茶粕黄酮单体的高速逆流色谱方法:以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含3%乙酸)(1:4:4,V/V)为溶剂系统,色谱条件为流动相流速1.5 mL/min,固体转速800 rpm,进样量120 mg,进样液3 mL,柱温30℃及检测波长267nm。实验结果表明,在350 min内可以得到二种化学组分(11.2 mg单体1和15.4 mg单体2),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纯度为99.1%和94.5%。3.利用波谱技术对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得到的二种茶粕黄酮单体进行结构解析。经对二种单体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液质联用以及核磁共振等多种波谱技术中得到的特征结果的解析,发现二种单体的结构分别为kaempferol 3-O-{α-L-rhamnopyranosyl-(l→6)-β-D-glucopyranoside}-7-O-p-D-glucopyranoside和kaempferol 3-O-{β-D-gluc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ide}-7-O-α-L-rhamnopyranoside,这二种黄酮均为首次从茶粕中分离得到。4.探讨了两种茶粕黄酮单体的功能作用。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黄酮单体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显示在浓度5-25μg/mL范围内,黄酮单体1的DPPH清除率为17.3%~81.3%,黄酮单体2为19.1%~83.9%,DPPH清除能力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表明茶粕黄酮有良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但低于芦丁和VC的清除能力。另外,用MTT法测定了二种黄酮单体对H202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数据表明,单体1在浓度为10,100μg/mL时,OD490nm显著增加(P<0.05),说明对损伤的HUVECs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浓度为100μg/mL时,OD490nm无显著性差异(P>0.05),则对受损细胞不具有保护能力;而单体2在上述三个浓度下的OD490nm均显著增加(P<0.05),表明在三个浓度下对受损细胞都具有保护作用,且浓度越高,保护能力越强。这些结果表明茶粕黄酮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功能,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