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的影响,白鹤滩水电站坝址区右岸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显著抬升,地下水流运动特征将发生明显变化。为评价白鹤滩水电站坝址区右岸防渗排水系统的可靠性,本文在坝址区右岸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地质特征、枢纽布置和防渗排水系统的大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排水子结构、变分不等式及自适应罚函数相结合(SVA)的分析方法,对蓄水后右岸渗流特征及防渗排水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根据坝址区右岸钻孔压水试验资料,并结合岩体的风化卸荷特征,对右岸岩体进行了渗透分区,并确定了各渗透分区的等效渗透系数;在此基础上,基于岩体的裂隙发育特征,采用裂隙样本法确定了各渗透分区岩体的渗透张量。研究表明,坝址区右岸岩体的渗透性可划分为强透水区、中等透水上段、中等透水下段、弱透水上段、弱透水下段及微透水六个分区,并以微透水和弱透水为主,中等透水性岩体主要分布于浅表层及构造带附近。结构面的渗透性呈现较强的各向异性特征,平行于结构面方向上的渗透性显著高于垂直向的渗透性。(2)基于各渗透分区的渗透参数取值,采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反演分析方法,对坝址区右岸山体的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和初始渗流场进行了反演分析。反演分析结果表明,右岸模型边界的地下水位介于825~890m之间,且水位变化与地形起伏基本一致;计算所得钻孔水位与实测水位之间的平均误差为6.4m,反演结果较为可靠;同时,岩体的渗透参数取值合理,较为准确地表征了右岸岩体的渗透性及其空间变化。(3)建立了精细反映坝址区右岸地质特征、枢纽布置和防渗排水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排水子结构、变分不等式及自适应罚函数相结合(SVA)的渗流分析方法,评价了水库蓄水后坝址区右岸的渗流特征和防渗排水性能。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防渗排水系统布置合理,排水降压效果显著,可有效截断由F16、F18、C3-1、C4、C5等强导水性结构面构成的主干渗漏通道,并显著降低右岸厂坝区岩体的地下水位和渗透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