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制造业的投资结构一直表现出重重工业,轻轻工业的特征。重化工业产能过剩,消费型及新兴制造业则比例过少。故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视角,构建辽宁制造业投资的网络结构,发掘其自身特点与存在的不足。借助2001年至2013年的辽宁统计年鉴中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首先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辽宁省制造业各行业间的投资关联网络;随后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该网络展开了网络密度、出入度中心度、结构洞及派系的分析;最后进一步通过VAR模型来判断行业间的正负效应。得出的结论如下:(1)辽宁省制造业各行业间的投资关系是一个低密度的网络。(2)装备制造业与化工行业多数占据着投资关联网络的中心地位,而在网络中边缘的行业更多是面向普通消费者使用的制成品,如饮料、服装、医药等。(3)传统的大型装备制造业投资更易与其它产业的投资形成双向的关联关系。(4)在世界的四大材料中(钢材、水泥、木材、塑料),木材和塑料的投资对其它很多行业的投资产生了正向的拉动效应;而钢材和水泥的投资对其它行业的投资产生了负向的挤出效应。(5)将制造业按照轻工业、重工业与化学工业划分方式中,化学工业处于网络的中间与外围,表现的是负向的挤出效应。(6)将制造业按照要素密集程度划分,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处于网络的边缘,如医药、通信设备制造业等。故辽宁省在支持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仍应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但要向新兴、高端与技术创新方向转变;积极扶持网络边缘的消费型制造业如医药、饮料服装等行业的发展,引领经济趋向平衡与多元化;同时,要削减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行业,减少其带来的无效投资与负向效应;加大对知识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如医药、电子技术方向的投资,改善并提高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带动效应,向网络的中心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