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腹柄天牛(Aphrodisium faldermannii rufiventris Gressitt)属于鞘翅目天牛科、柄天牛属。已知分布于福建、广西、四川。主要寄主有罗浮栲、甜槠等阔叶树。该虫主要是蛀入树干或在韧皮部来回蛀害,造成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输送中断,最后导致整株树枯死。目前,国内外有关红腹柄天牛的研究报道仅有蒋书楠等(1985)在中国经济昆虫志第35册鞘翅目天牛科(三)中,对该虫的成虫的形态特征作了描述,并报道其分布于福建、广西、四川。王晓燕(2005)对红腹柄天牛的生物学特性、为害特点、幼虫的空间格局、发生规律、综合防治等方面做了研究。本研究在王晓燕(2005)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不同受害程度的罗浮栲、甜槠和抗性树种阿丁枫的韧皮部、木质部和叶部内含物质的含量;鲜材、气干材各个切面的硬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受害程度寄主树次生物质(黄酮、单宁、总酚)和营养物质(可溶性糖、总糖)的变化特点,探讨了寄主材质硬度与其受害的关系,为抗虫树种的筛选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叶部黄酮含量明显高于韧皮部,这主要是叶是黄酮合成的场所,产生的黄酮由叶部向其它组织输送,所以叶部黄酮含量的变化和韧皮部黄酮的变化关系是密切的。甜槠和罗浮栲的韧皮部和叶部单宁、总酚含量在不同受害程度下与未受害树相比有比较大幅度的变化,多重比较的结果也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但在叶部受害树单宁、总酚含量的变化不显著,这可能是红腹柄天牛主要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为害,引起受害部位的单宁、总酚含量起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受害时期的单宁、总酚含量均值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红腹柄天牛的为害是造成不同受害程度相应部位这些内含物差异的直接原因。 2.各个不同受害时期不同受害程度韧皮部和木质部可溶性糖、总糖含量和对照(未受害树)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韧皮部的可溶性糖、总糖含量比木质部要高,而且对害虫的为害反应也较木质部强烈。受害的植株糖类物质含量的减少是对害虫产生应激反应的一种表现。这可能是由于植物受害糖类物质合成量减少缘故,或者是由于更多的糖类物质合成了其他物质,以抵御天牛的侵食。 3.未受害罗浮栲、甜槠的与阿丁枫的的内含物含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单宁含量可能是影响红腹柄天牛取食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