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海浪》的诗化性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浪》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而重要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创作力达到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历来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和揣摩。总的看来,国内外的研究大多围绕其形式的定性问题:是诗还是小说而展开。归其一点,他们是从社会反映论的角度出发,阐释文本的社会历史意义和认识价值,只涉及了写什么的问题。而面对《海浪》这部奇特而艰深的作品,我们认为其独特性和价值并非在于其表达和言说了社会历史的、心理的等各种外在意义,因为同时代其他作家的作品也同样有所关照,而在于其独特的艺术结构。 基于此,我们把视角转向叙事层面,探析《海浪》内部各要素是如何组成的。所以本文关注的不是“作品写什么”,而是作品的组织和表现的方式,即“作品如何说”。《海浪》在叙事上是新颖而独特的,关键就在于它融合了诗和小说两种不同的文体,用诗歌的意境、意象、空间叙事结构使小说的场景意境化、人物意象化、时间叙事结构空间化,文章主要从以下几部分来谈。首先,对诗化小说理论本身进行论述。《海浪》的叙事艺术与诗化小说直接联系在一起,因此对诗化小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然后,着重发掘了《海浪》是以什么方式组建起来的。在引子中,自然景物的并置充满抒情和哲理意味,这样使场景意境化,从而营造了诗的意境;在《海浪》在正文中,伍尔夫用意象点化人物,使人物意象化,从而构成诗的意象;而整部《海浪》又是由正文和引子构成,它们又是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的同类场景和意象的叠加,而这样的空间结构又是诗歌所特有的,从而拓展了作品的诗意空间。在这样的艺术世界背后,又包含着伍尔夫对艺术的探索和传统的无意识影响。 最后,文章把《海浪》放在一定的系统中点明它的艺术地位。在伍尔夫的创作生涯中,《海浪》是其创作的集大成之作和转折点;在现代主义文学中,《海浪》是象征主义诗歌和伍尔夫自己艺术探索的结晶;在西方文学史中,《海浪》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它预示着文体的合流,从而增强了小说的审美功能。
其他文献
2004年5月6日《老友记》最后一季长达一个小时的终结篇终于在NBC电视台和6500万美国人面前落下了帷幕。这部曾带给人们无数欢笑和泪水的经典喜剧走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已成为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以学生的自学和探究为前提,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大胆突破各种束缚,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让课堂焕发出思维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问题;高效;课堂;反思  自从学校提出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以来,我按照
期刊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池莉无疑是一个异质性的存在,她是当代中国文坛少有的几个执着于颂扬市井平民凡俗生活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在普通读者群中深受欢迎,却在精英读者群中颇受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力图从对他的小说的阅读感受出发,通过探讨毕飞宇小说的创作母体、母体产生的根源以及创作母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结合自我生命体验,来揭示其小说的悲剧美学特征,从而对毕飞
学位
侦探小说是通俗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但长期以来,它在文学研究的领域却并没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国内外都存在着通俗文学本身强大生命力与通俗文学领域理论研究的空白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