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的机理研究Ⅱ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it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干燥地上部分,是常用解表中药,具有解表散风、透疹之功效。荆芥挥发油含量高,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荆芥挥发油(Sto)连续给药3d具有明显抗急性炎症作用,作用机制与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有关;药代动力学的初步研究提示荆芥挥发油单次给药,抗炎作用的达峰时间为45-60分钟。本课题以此为基础,为进一步明确、探讨荆芥挥发油的抗炎作用和机理,采用急性给药方式,观察荆芥挥发油对动物急性炎症模型的影响作用,同时采用大鼠急性胸膜炎和小鼠卵白蛋白哮喘模型探讨其抗炎机制。实验结果显示: 1.Sto抗急性炎症作用确实:Sto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花生四烯酸致大鼠足肿胀;Sto能减少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膜炎模型的炎性渗出液,并降低渗出液中白细胞和蛋白质含量。 2.Sto抗炎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Sto能抑制急性胸膜炎模型大鼠炎性渗出液和卵白蛋白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匀浆中炎症介质PGE的生成,并减少卵白蛋白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匀浆中炎症介质LTB4的含量,显著抑制花生四烯酸所致的大鼠足肿胀。 (2)抗氧化:Sto能抑制两种炎症模型动物炎症部位NO、MDA等自由基物质的生成。 (3)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Sto能降低大鼠急性胸膜炎模型炎性渗出液中TNF_u、IL-1的含量。 以上结果提示Sto具有确实的抗炎作用,并对AA代谢过程中脂氧酶及环氧酶代谢产物的生成表现出拮抗作用,同时抑制自由基产物及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其抗炎作用机理表现出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数字信息技术的完善和成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逐渐成为了推动我国现代社会建设的基础和抓手,并广泛应用在高校教育层面,帮助高校在人才培养、课堂教育等层面获得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