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知识在我国的传播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ang28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我国关于计算机的研究是从以下事件开始的:1953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华罗庚的领导下,正式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开始了计算技术的早期研究。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并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由此建立了计算技术规划组,正式开展计算机的研究;周恩来总理下定决心,采取“紧急措施”,发展计算机产业。新技术的研究需要在理论基础、技术水平和人才准备的各方面具有一定的储备,那么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计算机开始研究之前,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没有前期准备或者相关的引介?在世界各国早·期进行计算机研究的时期,我国的学者是否也有所作为呢?由此提出本研究课题:“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知识在我国的传播”,并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课题批准号:DCA070186)中。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试图厘清我国学者在早期计算机发展过程中对理论与技术关注,梳理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的渊源,为编写计算机发展史提供可靠的史实依据。通过对史料的挖掘,笔者认为我国早期计算机发展具有以下特点和作用:第一,20世纪30年代,我国早期计算机研究的尝试为一批学者开拓了理论视野、拓宽了技术领域。中外学者的合作不仅为中国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思想、理论、技术和人员的储备,而且也为N·维纳控制论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支持。第二,20世纪40年代对计算机知识的传播,不仅使一般民众对计算机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宣传了V·布什对于战后技术发展的设想:计算机从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工具,有可能发展成为信息检索、储存、加工和传播的有效工具。《电影与播音》月刊充分地认识到这一发展前景,把它加入到电化教育专修科的教学内容之中,从而使电化教育的内涵在电影教育、播音教育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元素。第三,早期电子计算机知识的传播,对于我国后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的深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尤其对于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思路具有借鉴作用。历史是透视现实预测未来的一面镜子。理清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的渊源,有助于了解前辈们为科学技术发展、国家独立富强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以便后人树立信心,更好的把握现实,面向未来。
其他文献
本文核心内容主要是“能”和“会”的习得过程研究,主要运用统计学定量研究的方法,采用横向研究的方式,利用问卷调查分别对初级、中级和高级水平的留学生进行调查,然后获得实
学位
食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民众对食品的需求为刚性需求,不可或缺。食品安全涉及的环节众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安
随机抽取150名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参加高考英语测试和英语语言能力测试;然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分析受试的高考英语成绩与语言能力测试成绩的相关
网络传销犯罪作为传统传销犯罪的"升级",具有涉众广泛、传播迅速、高度智能和高度隐蔽等特点,相比于传统传销犯罪,网络传销犯罪的社会危害更大,侦办难度也更大。目前,在网络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纺织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限制的法规与标准,分析了部分典型召回案例和
通过自主探究氨基酸的结构,分析推理脱水缩合的原理,类比操作,认识蛋白质的多样性和阅读归纳蛋白质的功能四个教学环节,完成本节的探究教学。
形成性评价对于激励学生学习、客观评价学生成绩、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笔者结合教学案例对过程性评价进行有益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认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
讨论了非均衡市场中投资组合套利问题 ,得出了投资组合套利存在性的判断定理。该定理表明 ,只要市场中存在一个对等的鞅测度 ,则市场中无套利机会。从该定理出发 ,还得到了关
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我国学者对股票期权的法律性质提出了不同的学说,本文拟对这些学说作简要的介绍和评论,并表明作者的态度。
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是重度烧伤病人早期最显著的病理生理变化之一。它是导致血管内液外渗,低血容量性休克,组织、脏器水肿,筋膜间隙综合征第一系列烧伤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