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寺观园林遗存择要研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198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寺观园林是集寺观建筑、宗教景物、人工造景与自然山水为一体的园林,其往往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浙江自古以来佛道文化兴盛,拥有“千山千水千才子”的灵秀山水及人文历史,浙江寺观园林在此背景下形成了山寺相融的地域特色,其园林营造理念与艺术手法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调研、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并基于前人的普查成果,对浙江遗存的寺观园林进行择要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查阅古今文献中对浙江寺观园林的相关研究,探析了寺观园林的特殊性及其宗教哲学,并梳理出浙江寺观园林的起源演变发展。浙江寺观园林在魏晋南北朝初具雏形,隋唐五代时期逐渐发展,两宋时期融入文人气息达到鼎盛,至元明清时期发展成熟。(2)根据各地方志、宗教志的记载以及实地调研,对浙江寺观园林的遗存现状进行了整理,并总结出浙江寺观园林艺术理法及地域特征。通过对浙江寺观园林遗存价值评述及修复依据的丰富程度进行择要分析,选择了天台国清寺、杭州抱朴道院和黄龙洞作为优秀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杭州灵隐寺、新昌大佛寺则作为择要修复研究对象。(3)对择要的三个优秀案例进行实地调研、拍照、测绘等分析,并通过探讨相地择址、空间布局、叠山理水、意境营造等园林艺术理法以直观地呈现浙江优秀遗存寺观园林的造园特色。此外,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对灵隐寺、新昌大佛寺的历史沿革、历史评价等理解与认知,再基于对灵隐寺及大佛寺遗存现状调研、测绘和寺观外部园林化环境认知,并结合文献资料中历史园林的样貌对其提出修复设计,并对其景观特征进行探讨与分析。(4)基于对择要案例修复设计的经验及对优秀个案的研究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与遗存现状分析,提出对浙江寺观园林的保护与修复设计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包容性,倡导课程结构的重构。换句话说,教师不仅要注意基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而且还要注意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的内部关系。从高中阶段美术学科上着眼,其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上已经提出了发展“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美术核心素养体系,并正在以学生发展美术核心素养为指引提炼美术学科的大概念。
副词性关联词语是一类特殊的具有修饰功能和衔接功能的词语。目前语言学界对该类词语的研究仅局限于非互动性的文本之中,而基于互动语言学理论下,对互动型文本中副词性关联词语的多语言对比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基于互动语言学的理论,分别从句法特征、会话功能角度分别比较分析英汉副词性关联词语在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共性和差异,并探究英汉副词性关联词语在戏剧作品中的互动机制。通过比较分析发现:1.在句法特征上:
著名美籍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关注美国华裔群体的生存境况,再现这一人群的生存危机。这一主题尤其显著地体现在《女勇士》、《中国佬》与《孙行者》三本小说之中。《女勇士》与《中国佬》互为姊妹篇,描绘了华裔在美国社会生存的种种图景,呈现出个人与社会的激烈冲突。小说《孙行者》展现出个体以回归群体的方式应对冲突、实现理想的过程。在这三部小说中,美国华裔在压迫中艰难生存,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尤其激烈,这一冲突又因
写作是英语学习中输出性的语言技能之一,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尽管教师和学生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效果甚微。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教师的关注。20世纪70年代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写作法开始兴起,写作反馈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关于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的研究最多,众多学者也已
本文以主要活动在虚拟空间中的粉圈群体这一亚文化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视角和理论,对粉圈群体的语言、行为日常活动深度描述,在此基础上,从“礼物”研究的视角出发,在虚拟网络空间这一独特的语境中,从“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偶像之间”双重视角,对粉圈中的礼物交换行为给予深度考察和阐述。本文的内容主要有:1、成员之间的礼物交换以表达性礼物
本文以国画人物创作中的微表情为研究方向,以中西方一些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为母体,研究并分析在中西方语境下画面微表情之后的深层次情绪性文化内涵,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当代国画人物微表情进行研究,分析艺术史上和绘画作品中关于微表情背后深层次的情绪表达。第二部分为笔者具体的结合微表情主题思想的创作实践。作者是如何通过微表情的具体描绘来映射人物的内心情感,并思考在当代语境下国画人物微表情之下的内在精神世界的情绪
弹舌、花舌是在近现代新兴的单簧管演奏技巧。这两种舌奏技巧诞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起初作为特殊技巧进入了演奏者的视野。近年来,随着单簧管音乐的蓬勃发展,弹舌、花舌的演奏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单簧管独奏曲、乐队片段、演奏个性化处理中频繁使用。弹舌、花舌所展现的特殊音响效果不断拓宽着单簧管音乐的表现力。本文系统讲解了弹舌、花舌的基本演奏方法,以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探究这两项技术对单簧管音乐表现的作用,
随着能源需求的骤增,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每年光伏装机容量不断增加,但是光伏发电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并且所发出的电能无法直接并网,因此对应光伏发电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最大功率跟踪,第二个是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设计。首先介绍了光伏发电的研究背景现状及意义,并相应地建立光伏电池的模型、输出特性方程、逆变器模型、特
微位移促动器是拼接镜面望远镜子镜主动支撑系统的关键设备,决定了拼接镜面最终的光学效果。随着望远镜口径的不断增大,对望远镜各部分结构的要求逐渐提高,目前的促动器技术已经无法实现预期的性能需求。为了对促动器的结构进行创新,对促动器的性能加以改进,支持大口径拼接镜面望远镜的发展,继而设计了一款基于音圈电机的大行程柔性促动器,并对初步的设计方案进行样机试制和实验检测。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微位移促动器的设计及试
2020年4月,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党的建设的意见》。《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