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标准化的合约,它能够将信用风险从金融资产中剥离、并单独成为交易标的。在国外的金融领域,信用违约互换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信用风险防控工具,可以帮助投资者实现风险的有效规避、转移。2010年10月我国银行间市场正式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edit Risk Mitigation简称CRM)试点,这样就意味着“中国版”的CDS成功面试。我国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主要是“信用风险缓释合约”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两种类型,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我国的信用风险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其合理的定价也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在研究国际流行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定价模型,以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首先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两种主流的定价模型,分别为结构化模型和简约化模型,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违约概率的确定。其次,根据我国的金融实情,选取了合约的期限、无风险利率、参考资产信用评级等价格影响因素,选取样本数据,利用统计分析软件EVIEWS建立回归方程,借助方程讨论影响因素与价格的相关性。再次,在确立价格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优化简约化模型及配置相关参数,构建适合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定价模型。通过选取中债信用增进公司的CRMW产品进行定价模型的准确性检测,模型测算价格与实际价格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主要是受供求关系影响、无风险利率选择、市场流动性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在最后提出了一些策略来改善CRMW定价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