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粮添加甘氨酸锌对肉鸭肝脏脂质代谢和肝脏损伤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肉鸭肝脏具有独特的脂肪积累能力使得脂肪易在其肝脏组织中大量沉积,可能引起肉鸭肝脏的损伤,损害肉鸭的健康并降低生产性能;研究表明,甘氨酸锌(glycine,Zn Gly)可有效降低脂质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且作用效果优于硫酸锌(Zn SO4);因此,本研究通过两个动物试验探索Zn Gly对肉鸭肝脏脂质代谢和肝脏损伤的影响及机理;试验一饲粮Zn Gly水平对肉鸭肝脏脂肪沉积和肝脏损伤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384只1日龄樱桃谷肉公鸭,按体重无差异原则分为3个处理组;低锌组(15 mg/kg Zn)、适宜锌水平组(60 mg/kg Zn)和高锌组(120 mg/kg Zn),探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甘氨酸锌对肉鸭肝脏脂肪沉积和肝脏损伤的影响。试验期为35天,结果如下:1)饲粮锌水平对肉鸭35天体重、增重、采食量及料肉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饲粮中添加锌显著增加了肉鸭血清和肝脏锌含量(P<0.05)。2)随着饲粮锌水平的提高,肉鸭肝脏绝对重量与相对重量呈下降的趋势(P>0.05);与低锌组相比,适宜锌组和高锌组显著降低肉鸭肝脏粗脂肪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含量(P<0.05)。3)与低锌组相比,适宜锌水平组与高锌组可显著降低肝脏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 A carboxylase,ACC)m RNA水平(P<0.05),但可显著上调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α))和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 B)m RNA的表达(P<0.05)。4)饲喂低锌饲粮显著增加了肉鸭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水平(P<0.05);与低锌组相比,适宜锌组和高锌组可改善肝脏组织结构和显著抑制肝细胞的凋亡(P<0.05),并显著降低肝脏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6的m RNA水平(P<0.05)。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60 mg/kg Zn Gly可抑制肝脏脂肪合成、促进肝脏脂肪氧化和转出,降低肉鸭肝脏的脂肪沉积,并且降低肝脏炎症从而缓解肝脏损伤。试验二高脂饲粮中添加Zn Gly对肉鸭肝脏脂质代谢与肝脏损伤的影响本试验首先建立高脂模型,探索高脂饲粮对肉鸭肝脏脂质代谢与肝脏损伤的影响;随后在高脂饲粮饲喂条件下,比较Zn Gly与Zn SO4对肉鸭肝脏脂肪沉积及损伤的作用差异;选取288只体重相近的1日龄樱桃谷肉公鸭按照体重无差异原则分为3个处理组:(1)基础饲粮+60 mg/kg Zn(Zn SO4)组(Ctrl/Zn SO4),(2)高脂饲粮+60 mg/kg Zn(Zn SO4)组(HFD/Zn SO4)和(3)高脂饲粮+60 mg/kg Zn(Zn Gly)组(HFD/Zn Gly),研究高脂饲粮中添加Zn Gly对肉鸭肝脏脂质代谢与肝脏损伤的影响。试验期为35天,结果如下:1)饲粮类型和锌源对肉鸭对体重、增重、采食量和料肉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与HFD/Zn SO4处理组相比,HFD/Zn Gly组可显著提高肉鸭肝脏锌水平(P<0.05)。2)与Ctrl/Zn SO4处理组相比,HFD/Zn SO4组可显著提高肝脏粗脂肪和TG含量水平(P<0.05)。RT-PCR结果显示,HFD/Zn SO4饲粮也显著降低肝脏Apo B和脂联素受体(Adiponectin receptor,Adipo-R)m RNA的水平(P<0.05)。3)相比于HFD/Zn SO4组,HFD/Zn Gly组可降低肝脏粗脂肪水平(P>0.05)和TG水平(P<0.05)及和血液中TC的含量(P<0.05),并且显著降低了腹部脂肪细胞的体积;此外,饲喂HFD/Zn Gly饲粮可显著抑制肝脏FAS m RNA的表达,上调PPARαm RNA的表达(P<0.05)。4)与Ctrl/Zn SO4处理组相比,HFD/Zn SO4组显著增加了肉鸭肝脏细胞凋亡、肝脏MDA水平和IL-6 m RNA的表达(P<0.05)。5)相对于HFD/Zn SO4组,HFD/Zn Gly组可显著降低血液中ALT的水平和肝细胞的凋亡;并且,饲喂HFD/Zn Gly饲粮也显著抑制肝脏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 RNA的表达;同时,也显著降低肝脏MDA的水平显著提高Cu/Zn SOD及T-SOD的活性(P<0.05)。以上结果表明,高脂饲粮可增加肉鸭肝脏脂肪沉积和肝脏损伤,而饲粮中添加Zn Gly较Zn SO4而言可有效缓解高脂饲粮诱导的肝脏脂肪沉积及肝损伤。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60 mg/kg Zn水平的Zn Gly可减少肉鸭肝脏的脂肪沉积,缓解肝脏炎症和氧化应激,从而降低肉鸭肝脏的损伤。相比于Zn SO4,Zn Gly可更有效的缓解高脂饲粮引起的肝脏脂肪沉积增加与肝脏损伤。
其他文献
GnRH激素中和免疫技术是一种遵从动物福利的免疫去势方法,目前成为生猪免疫去势和控制肉质的重要方法,前期我们利用Improvac用于公鸡免疫去势已经证明其对肉用公鸡睾酮产生和睾丸中精子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接种Improvac后对肉用公鸡肌肉发育是否存在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评估Improvac免疫去势后,对公鸡胸肌和腿肌肌纤维大小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以及Improvac对肌纤维类型
背景:环状RNA分子(circular RNA,circ RNA)是一类在m RNA前体剪接过程中,通过反向剪接形成的环形非编码RNA。由于其首尾相接,故不具有5’末端帽子结构及3’末端poly A尾结构。因此,circ RNA相较于线性RNA更为稳定,能够耐受RNase R酶,半衰期可达24-48h。随着RNA测序技术的发展,circ RNA的研究逐渐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迄今为止,已在果蝇、小鼠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全世界近一半人口提供口粮,其产量多寡很大程度上关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如温室效应、极端干旱等异常气候的频繁出现,对水稻生长适应环境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而水稻在漫长的进化中,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生理生化机制来对应对外界环境的改变,研究其逆境响应机理,有利于我们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基因组学的大力发展,使得多种生物的基因组被测序出来,但是其中还有部分基因功能
水稻的花时是指水稻抽穗后1天中颖花开放的时间,通常以开颖高峰的时间表示,是水稻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在我国,杂交水稻为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杂交水稻制种中不育系与恢复系的花时不遇问题,是制约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杂种优势更大的亚种间籼粳杂交稻而言,花时不遇矛盾更为突出,限制了众多优良水稻种质资源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寻找不育系花时的遗传和人工改良措施,使之与恢复系同步,一直为
我国纸质文物数量浩如烟海、不胜枚举,这些纸质文物作为特殊的历史文化载体,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变迁,记录着大量历史文化、技术科学、政治经济等信息,具有极高的研究和保存价值,是我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是纸质文物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逐渐发生脆化、断裂、絮化、霉变,严重影响了纸质文物的保存寿命,急需对其进行保护加固。纳米纤维素纤丝作为天然高分子,有着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纸张结构相似有着良好的
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在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近期测序技术和计算方法发展迅速,使lnc RNA在拟南芥、水稻、玉米等物种中的鉴定成为可能,但lnc RNA在大麦材料中的研究仍然甚微。本课题以野生型多分蘖大麦Bowman及其寡分蘖突变体GSHO1990为材料,进行lnc RNA的鉴定和功能验证,于5个分蘖时期分别对Bowman和GSHO1990的分蘖节取样,提取总RNA
时间作为国际七个标准物理量之一,是众多衍生物理量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今基本计量单位中测量精度最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国防科技、前沿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高速通信等领域都对频率的精确测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有间隔的频率测量在表征频率源长期稳定度时的不足之处。目前高精度的任意频率测量设备中,很多设备的测量原理都是有间隔的频率测量,这种类型的测量方法由于遗漏了两次采样周期之间的相位信息
复杂系统维修资源优化的智能化无疑是当前和今后非常有潜力的发展方向,对提升维修资源配置的最终效果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装备维修备件作为一种重要的维修资源,它不仅影响着装备修复的及时性,而且也是影响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和保障费用的重要因素。维修备件的库存管理成为装备维修保障工作中经费投入最大的方面之一。因此,针对多品种备品备件的库存决策优化模型与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装备保障实践,研究了装备维修
研究表明,肉鸭饲粮中添加硫酸亚铁可以改善其生长性能及肠道发育,而有机铁源甘氨酸亚铁具有化学结构稳定、生物效价高等诸多优点,其添加效果可能更佳。然而目前关于饲粮中添加甘氨酸亚铁对肉鸭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为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甘氨酸亚铁对肉鸭生产性能及肠道发育与健康的影响,选择672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按照体重无差异原则分为6组,分别饲喂添加量为0(基础组)、30、60、
水分胁迫是一种常见的植被胁迫状态,在以往基于植被指数的植被水分胁迫监测研究中,鲜少有关于植被水分胁迫早期探测的研究。水分胁迫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主要环境因素之一,而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被认为是探测植被光合功能受植物生理状态及环境条件影响的敏感“探针”,基于叶绿素荧光在植物的胁迫状况及光合功能状态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巨大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