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地野生和圈养东方白鹳繁殖生物学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um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曾广泛分布于亚洲的东北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野生种群数量约为3000只。主要的繁殖地位于在中国和俄罗斯交界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还有一小部分在结雅河、兴凯湖和三江平原繁殖,越冬地主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陆续在长江中下游越冬地发现东方白鹳繁殖个体。为了了解该种在当地的繁殖对策和种群现状,2004—2006年,在安庆市望江县武昌湖地区(116°51.15′—116°49.47′E,30°19.53′—30°19.79′N)对东方白鹳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同时为了了解在圈养环境下,圈养个体的繁殖现状,环境因子和人为干扰对东方白鹳的影响,2005—2006年,在合肥市野生动物园对圈养东方白鹳进行了观察。以期通过对其繁殖过程的认识和行为时间分配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掌握圈养和野生东方白鹳的繁殖现状,初步分析外在环境因素和个体内在因素与东方白鹳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长江流域留居种群的繁殖适应性及受威胁因素,从而为进一步评估种群现状和实施该物种的保护奠定基础。采用瞬间扫描取样法和随机取样法进行行为取样,主要结果如下:(1)东方白鹳开始营巢时间不一致,最早为2月5日,而受干扰的繁殖个体则延至5月6日。观察到的巢全在高压线塔上,巢高34.6+0.8m(n=11),巢间距908.8±1039.4m(n=6),圈养个体两巢之间的最近距离仅6m。产卵期最早开始于2月11日,最晚6月21日,窝卵数4.24±0.4(4—5)枚(n=6)。育雏期71.0±16.1d(n=3),日育雏5.1±2.6(n=38)次,雏鸟离巢时间最早6月14日,最晚9月20日。2004和2005年东方白鹳在野外共营巢8窝,产卵25枚,孵出雏鸟9只,出飞7只。繁殖失败5巢,其中,人工干扰造成4巢失败,高压电击毁1巢。2006年6只圈养个体营巢2窝,产卵8枚,孵出雏鸟6只,出飞5只。(2)繁殖不同时期,亲鸟的觅食、休息、警戒、取材、翻卵、育雏、交配、在巢、视野外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而飞翔、行走、理羽、击喙、整巢和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雏鸟在发育的不同时期,觅食、飞翔、休息、整巢、在巢、行走、视野外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理羽、警戒、击喙和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繁殖期圈养个体和野生个体的觅食、飞翔、行走、休息、击喙、整巢、交配和理羽行为差异显著,而警戒、取材、翻卵、育雏、在巢和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3)通过对圈养对方白鹳行为和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理羽、取食,领域和休息行为与温度显著相关;运动和繁殖行为与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繁殖、取食、休息、理羽和领域行为与干扰显著相关;运动行为与干扰的相关性不显著。休息、领域、运动和理羽行为与光照时间显著相关;取食和繁殖行为与光照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领域、运动、理羽、休息、取食和繁殖行为都与风力的相关性不显著。
其他文献
板栗是温带地区典型的顽拗性种子,对低温和脱水敏感,种质保存和贮藏保鲜困难。板栗贮藏过程中易腐烂变质,贮藏过程中失水引起的脱水伤害是影响贮藏效果的主要因素。Ca2+作为
"一带一路"战略为各省市开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国内原有的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条件。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跨境电商产业规模不
Fat1基因编码n-3多不饱和酸脱氢酶,可以将多不饱和脂肪酸从n-6转化为n-3形式,提高动物体内n-3的含量。由于人体不能自身合成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因此将Fat1基因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课题组自主研发,并经过试验初步验证适合中国国情的住宅产业化结构体系。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关键在于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包括钢筋
由不同类型、不同频率、不同方向的地震波传至地面引起的地震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随机过程,在地震工程中通常用振幅、频率和持时地震三要素描述。事实上,地震动的复杂性还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