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模型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初探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q2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城市规划分析方法比较注重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不足.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在中国规划界逐步推广和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规划界开始得到应用,随着应用的深入,对规划分析软件的需求也日趋迫切.但是专业软件需要很强的专业背景,软件厂商基本上不愿意涉足此领域.因而,该文试图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专业模型与GIS进行集成,开发基于GIS技术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系统.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编程技术为该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特别是GIS技术成为其中的核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模型为该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两者成为该系统的基础.该文是将GIS技术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模型紧密集成的一种尝试.理论模型在其中承担专业计算的功能,而GIS技术则将计算结果图形可视化,以便更好地进行规划分析.该文从系统的定位入手,对系统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说明,阐释了系统的开发方式以及GIS技术和专业模型的结合方式.该系统以MapX和Viusal Basic作为开发工具,实现了GIS技术和专业模型的结合.其中实现了五个专业模型的计算,包括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耦合度模型、空间效果模型、空间效率模型、千人指标模型;GIS功能包括地图的输入、输出、基本操作工具、图层编辑、数据的添加、专题地图及其图例的创建与修改和查找功能.对其中用到的一些计算机技术,该文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说明.通过实例的分析,初步展示了该系统的应用.该文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规划分析方法定量性的提高,结合GIS技术改进规划分析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一个完整的聚落内往往存在有能够维系聚落完整和稳定的关键性公共空间,我们称之为聚落极域。通过对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同类型聚落的极域系统地研究比照,我们初步得到了中
当代社会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国的购物空间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变化巨大,逐渐从历史传统的售卖空间中解放出来,由于受到西方购物空间变化影响,国内购物空间演变加
今天,生态技术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但与办公建筑、商业建筑相比,国际上居住建筑生态化技术的发展仍显得十分缓慢,即使是在当今的发达国家,建筑师的目光都集中在高投资的大型项目上
该文从城市道路网规划的角度出发,以河流和道路为线索,首先通过研究江南水网地区中小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的过程及江南传统交通空间的特征从历史中归纳出江南水网地区道路网建设
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大和一些大型城市道路的建设,城市道路的尺度日趋增大,原有的关于城市空间尺度的理论无法适应当前的新形势.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者对城市道路的尺度做出新
互联网信息化对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巨大冲击,技术支持推动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变革,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对学习空间提出了新要
该论文立足于国内大学城规划建设的实践与中国的具体国情,从深刻剖析大学城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开始,整合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中国
该文以东莞长安镇锦厦村作为研究和实证对象,论述小城镇农民旧村的改造规划.该文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关于小城镇农民旧村的研究.首先,对小城镇农民旧村与大城市农民旧
本论文是山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研究项目课题——《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理论及其模式研究》的一部分。 河曲城镇中心空间是山西地方传统建筑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它
上世纪80年代,西柏林为了庆祝柏林建城750周年,同时也为了讨论柏林城市和住宅建筑上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柏林举办了著名的“国际建筑展览会”(Internationale Bauausstellung,德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