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时期,但伴随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地方GDP的增长,大肆引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给地方政府带来较高税收、较大经济效益以及漂亮政绩的同时,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却是空气、环境、甚至饮用水的严重污染,人们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随着人们环保和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导致各类环境维权事件层出不穷。由于地方政府在处理此类事件时缺乏经验,容易造成处理不当的行为,导致维权者的强力反弹,进而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近期数据表明,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呈现多发且蔓延的态势,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威胁。而目前我国学者对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大都比较宏观,本文希望通过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微观研究,试图通过分析环境群体性事件主体在事件酝酿、发生和平息阶段的行动策略,为地方政府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带来可操作性的帮助和启示。本文将社会行动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首先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以及国内外文献综述。其次,重点阐述了本文中用到的相关基础理论,包括社会行动理论、博弈论及社会燃烧理论。其中利用社会燃烧理论分析了环境群体性事件从酝酿到发生、发展再到平息的各个演化阶段,为分析各阶段主体行动策略做了铺垫。第三,分析了在环境群体性事件中主体在相互博弈过程中,其选择行动策略的相关因素,包括:主体、信息、认知结构和收益,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环境群体性事件演化过程。第四,将博弈论与演化博弈论进行综合运用,构建了环境群体性事件不同演化阶段中主体三方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在不同演化阶段博弈双方为寻求各自收益最大化,分别采取不同的行动策略,并实现博弈稳定均衡状态的过程,从而了解主体选择及改变行动策略的内在动因,达到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平息阶段。最后,基于前文中对各个演化阶段环境群体性事件主体不同的行动策略的研究,并构建出博弈模型分析各个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和达到稳定均衡的条件。为地方政府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在不同阶段应采取怎样的行动策略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减少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数量,降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危害程度,对地方政府有效预防和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