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经历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制度文件、配套指引,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否取得监管层预期的目标效果呢?这个问题还未能有明确的解答。实务界曾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上越发力,而企业的绩效却越差?这个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和思考。部分企业反映内部控制的实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从成本收益的视角来看内部控制建设的收益为负。基于这些现象无法判断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价值的实际影响效果,因此有必要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内在的影响机理。同时,内部控制并不会直接地创造价值,而需要通过一定的路径来发挥着价值增长的作用机理。如果能揭示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企业价值的作用路径,这对监管层和企业管理当局将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但目前学术界尚未有文献能回答上述问题。基于此,本文试图构建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模型,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之后揭示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寻找到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企业价值的有效路径。本文主要由六章构成,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阐述了选题背景与意义,分析了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框架,指出了论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图和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文献回顾与评述。本章界定了主要的概念,回顾了经典理论,总结了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并围绕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三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本章构建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模型。第四章,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本章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价值理论上的影响,并考察了产权性质、代理冲突和制度环境的影响差异。第五章,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企业价值的作用路径。本章从投资效率、企业融资、经营效率、财务信息质量和经营风险等五个路径出发,构建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企业价值的作用路径模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验证这五种路径的有效性。第六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归纳了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本文在对内部控制的理论、制度和实务现状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群组G1-变异系数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采用理想方案法进行了组合赋权,建立了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模型。本文分别进行了目标导向与要素导向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对比分析,检验了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内部控制缺陷、盈余质量和企业违规的关系,证实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本文发现在2009年至2018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高于中西部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高于非国有上市公司。(2)本文实证分析检验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采用联立方程、3SLS和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弱化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并基于产权性质、代理成本和制度环境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价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有助于推动企业的价值增长,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成立;基于产权性质、代理成本和制度环境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国有企业价值的边际效应大过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可以减轻代理问题对企业价值的损害。在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大于在制度环境建设较高地区的企业。(3)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提炼出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企业价值的五个路径,通过采用实证分析检验了各个路径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投资效率、企业融资、经营效率和企业风险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企业价值的有效路径。具体而言,内部控制有效性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融资成本和风险来推动企业的价值增长;财务信息质量并不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企业价值的有效路径。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以内部控制目标为导向,构建了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群组G1-变异系数法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进行了主客观赋权,采用理想方案法确定了组合权重,建立了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研究中指标不全面和忽视不同指标重要性的缺陷。在进行有效性检验之后发现该模型依然稳健,这为后续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计量工具。(2)深入探讨了内部控制有效的经济后果,分析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价值的内在机理,采用联立方程、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来控制传统研究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有助于学术界深入了解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价值的内在关系。(3)通过理论分析寻找到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企业价值可能存在的五种路径,构建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企业价值的作用路径模型,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来验证这五种路径的有效性。结果发现内部控制有效性可以通过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和经营效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和融资成本来实现企业的价值增长。理清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企业价值的内在传导机理,有助于学术界理解内部控制有效性发挥治理作用的机理,丰富了内部控制有效性经济后果研究的文献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