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的理论基础,探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有效方式、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有效路径,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保障理论、现代化理论是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来之于农民(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农民出让了土地,应该补偿农民因此而失去的生存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具有特殊性,失地农民没有社会保障的缴费积累,解决的关键是土地换保障,而土地换保障能否实现,取决于制度安排。个案研究是针对研究对象中某一元素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对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有助于把握造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缺陷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对石家庄高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实证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查阅档案资料、统计报表等社会学方法以及运用回归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发现影响失地农民对社会保障政策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土地补偿、待遇水平、被征地意愿等。由此而引发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土地制度和征地法律法规不完善、征地补偿政策设计不尽合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项目不完善、政策实施不规范,以及传统观念制约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目标是,促进失地农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化,摆脱自然经济的束缚,实现其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首先要确立科学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其次,要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的征地补偿政策;完善和增加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项目;再次,增加投资入股等其它安置失地农民的方式;拓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筹资渠道;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项目的待遇水平;强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和监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