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卜伯克尔·阿卜杜拉·本·穆罕默德·本·萨哈瓦尔·拉齐是伊斯兰历史上著名的苏菲导师,是库布拉维教团的重要成员,他的苏菲思想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其教团的内部范围。《米尔萨德》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该书共分五门四十篇,其书语言优美生动、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书中对苏菲义理与苏菲修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此书传入中国后,常被经师们选择用以讲授,其后被纳入到经堂教育"十三本经"的教材体系中去。明清时期的一些中国穆斯林学者曾翻译过此书,这些译著有的已经失传,而伍遵契的译本则是较为常见且认可度较高的版本,名为《归真要道译义》。研读此经,不难发现,伍氏的翻译基本较好地保持了波斯原本的风貌,同时伍氏也借用了中国儒家的术语来表达拉齐的思想,正是这些穆斯林学者的努力使得独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文化得以形成。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归真要道译义》一书的思想,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在导论中笔者介绍了《归真要道译义》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选题的意义和文章的结构。第二部分为论文第一章,笔者主要是介绍拉齐、伍遵契以及《归真要道译义》一书,讲述作者的思想以及时代背景,并简要分析《归真要道译义》对中国穆斯林的影响。第三部分为论文第二、三、四、五章,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二章是对《归真要道译义》性命思想的研究。从宇宙生成论、灵魂观等方面对性命思想进行阐述,分析它们的含义、产生、动静、品级以及性与命之间的关系,此章主要是对书中的苏菲义理进行精神层面的宏观论述。第三章是对"心"的论述。作为中介的心对应的是伊斯兰哲学中的想象世界,沟通着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心"有两个维度:血肉之心与认识之心。认识之心是显现真主的镜子。而"心"的认主之路分为三个阶段:"知认"、"觉认"、"见认",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四章是下落到现实层面的人。分别论述人的被造、不同人的归宿以及不同阶层的行为规范等问题,其焦点集中于人的物质性方面。第五章则是对苏菲修行的论述,主要涉及实际修行中的目的、方法,尤其强调对导师的重视。苏菲修行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为修身养性、清心、明命,这是一个由"身"及"心"及"命"的修行过程,分别对应着之前不同章节的内容,通过修行将其前三章的内容囊括其中。第四部分为结语,结合整篇论文的论述,简要分析三个世界的关系,总结分析《归真要道译义》研究的意义,最后还指出今后研究的切入点。总地来说,《归真要道译义》属于中国伊斯兰哲学,而中国伊斯兰哲学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此书有助于深化中国伊斯兰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