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纯金属中的杂质对物理化学性能有严重影响,限制了其在电子信息等高端行业的应用。随着电子信息行业对于靶材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常规的提纯工艺已难以满足高质量靶材的需要。近年来,采用氢等离子弧熔炼工艺提纯金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该工艺去除杂质的过程有待系统研究,去除杂质的机理缺乏深入讨论。本文以铁、镍、钼三种纯金属为对象,采用氢等离子弧熔炼工艺进行了提纯机理的研究。研究了等离子气中氢气含量、气氛压力对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纯金属中的杂质对物理化学性能有严重影响,限制了其在电子信息等高端行业的应用。随着电子信息行业对于靶材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常规的提纯工艺已难以满足高质量靶材的需要。近年来,采用氢等离子弧熔炼工艺提纯金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该工艺去除杂质的过程有待系统研究,去除杂质的机理缺乏深入讨论。本文以铁、镍、钼三种纯金属为对象,采用氢等离子弧熔炼工艺进行了提纯机理的研究。研究了等离子气中氢气含量、气氛压力对去除铁中非金属杂质,镍和钼中的金属杂质的影响,分析了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非金属和金属杂质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讨论了氢等离子弧精炼的机理。基于磁场对熔体流动的作用,研究了磁场对氢等离子弧熔炼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优化氢等离子弧熔炼枪的研究。设计等离子枪的冷却结构,优化其内部冷却水路与等离子气路的密封结构,增大冷却能力,使等离子气的氢气含量由20%提升至40%。可在负压的苛刻环境下正常工作。(2)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非金属杂质的研究。通过氢等离子弧熔炼铁深脱氧的研究,发现脱氧过程满足一级反应速率方程,且脱氧速率常数与氢气含量呈0.44阶关系。随着等离子气中氢气含量的增加,脱氧速率增大。经过Ar+40%H2氢等离子弧熔炼120 min后,氧含量由初始100 ppm左右降低至1 ppm。通过氢等离子弧熔炼脱硫的研究,发现氢等离子弧熔炼脱硫过程满足一级反应速率方程,且脱硫速率常数与氢气含量呈0.8~1.2阶关系。随着等离子气中氢气含量的增加,脱硫速率增大。经过Ar+40%H2氢等离子弧熔炼120 min后,硫含量由初始840 ppm降低至10 ppm以下。氢等离子弧熔炼脱碳、脱硫的产物主要为CS和H2S气体,[C]与[S]反应生成CS气体,氢等离子体与[S]反应生成H2S气体。通过热力学计算,发现H+、H、H2与非金属杂质的反应Gibbs自由能依次升高,氢等离子体中的粒子去除非金属杂质的能力大小为:H+>H>H2。(3)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金属杂质的研究。通过氢等离子弧熔炼镍去除锰的研究,发现脱锰过程符合一级反应速率方程,且脱锰速率常数与氢气含量呈0.73~0.75阶关系。随着等离子气中氢气含量的增加,脱锰速率增大。随气氛压力降低,脱锰速率增大。根据镍中脱锰的理论基础进行氢等离子弧熔炼提纯钼的研究,经过常压下熔炼60 min和0.05 MPa压力下熔炼30 min,发现钼的纯度(除去W、O、N、C和S)均由3N8提高到5N7。随气氛压力降低,金属杂质的脱除速率增大。通过热力学计算,氢等离子体中的H具有脱除金属杂质的能力。(4)氢等离子弧熔炼过程的模拟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对等离子弧和熔体的模拟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等离子气中氢气含量从0%增加至40%,阴极斑点处电流密度由4×107 A/m2增大至7×107 A/m2;等离子弧的温度由3.2×104 K升高至5.7×104 K,流速由1×103 m/s增加至3×103 m/s;熔体的温度由2.5×103 K升高至1.2×104 K,流速由4×10-2 m/s增加至7×10-2 m/s。模拟结果表明,熔体温度升高,加快了氢等离子体与杂质的反应速度;熔体流速增加,加快了熔体中的物质传输。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杂质的速率。(5)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杂质的机理研究。基于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非金属和金属杂质的实验结果,结合有限元软件COMSOL对熔体的模拟结果,讨论了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杂质的机理,氢等离子体与杂质元素在气液界面进行反应,去除杂质的限制性环节在于熔体内部杂质向反应界面传输的过程;氢等离子体与杂质还可以在熔体内部进行反应,去除杂质的限制性环节为反应产物由熔体向气液界面传输的过程。结合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杂质的实验结果,得到杂质的去除等级经验公式:RD(%)=RD0?[1+(%H2)0.08]。(6)磁场对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杂质硫的影响。在氢等离子弧熔炼铁去除硫的过程施加静磁场,发现静磁场的引入使氢等离子弧熔炼脱硫效率大大提高。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对熔体流场的模拟,结果表明静磁场的引入使熔体竖直平面内“哑铃”型的流动改变为水平面内的环形流动与竖直流动复合的“螺旋”型流动,流动速率由10-2 m/s数量级提升至10-1 m/s数量级。流动速率增加,加快了杂质在熔体中的传质过程,从而增大了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杂质的速率,并且在金属凝固时使凝固界面前杂质浓度降低,进一步提高了固相纯度。
其他文献
光场成像技术能够捕捉到环境中光线的位置和角度信息,因而可实现数字重聚焦、全景深扩展、可编辑立体成像等传统相机无法企及的创新功能。此外,由于光场图像提供了连续且细腻的运动视差,所以可为用户带来更加真实且自然的观看体验,从而降低视觉疲劳。因此,在当前公众对媒体内容新奇感及沉浸感需求迫切的背景下,光场技术将成为新一代智能视觉技术的关键支撑,同时也将推动计算摄像学领域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然而,光场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视觉图像质量及其应用的要求变的越来越高。由于受成像设施限制,图像质量难以满足应用需求,迫切需要应用图像增强技术与方法提高图像质量。论文在广泛阅读与调研国内外图像增强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图像增强方法主要存在图像细节信息易丢失、增强程度不易控制、易过增强或欠增强以及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如下主要创新性方法:提出了基于子图像直方图均衡的图像增强方法。
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是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模式识别、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数据的种类和维度急剧增加.如何对高维数据进行聚类操作是聚类分析的重点与难点,因而子空间聚类应运而生.子空间聚类是聚类高维数据的有效途径,是对传统聚类算法的一种扩展.子空间聚类作为高维数据聚类的一种新方法,已成为聚类分析领域的核心课题
目的:心力衰竭在全球范围内都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病理性心肌肥厚是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过程。延缓或逆转病理性心肌肥厚是防治心力衰竭的关键。Cathelicidin抗菌肽(小鼠/大鼠CRAMP,人LL-37)作为一种内源性抗菌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具有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但是,CRAMP在病理性心肌肥厚及其所致心力衰竭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方法:采用ELISA法检
光学三维形貌测量在工业产品检测、逆向工程、文物保护、生物医学建模、虚拟现实等众多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接触式三维测量技术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物体的三维特征点坐标、三维几何尺寸和三维表面形貌的高精度、高效获取成为测量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本文针对目前光学三维形貌测量研究中在测量精度和效率、测量范围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仍然存在的若干不足,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机械工程、光学、电子
条纹投射技术具有非接触、高效率、高精度、全场信息获取等优点,是光学三维测量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实用技术之一,在工业及民用领域的许多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现有条纹投射技术尚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其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例如,系统标定过程复杂,且标定精度不易保证;条纹图像分析方法的精度、效率或计算复杂性有待改进等。本文围绕着条纹投射技术中的系统全参数标定、畸变校正、三维重建、相位计算和相位误差
机舱作为船舶的动力源,其安全性是船舶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然而其火灾总数却占船舶火灾总数的75%,极大威胁着船舶航运及人身、财产安全。而机舱作为不良通风的受限空间,具有机械强气流通风、局部低氧气浓度及复杂结构布置等环境特点,对舱内油池火灾场的发展变化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但现有研究中,机舱较多的被简化成具有简单壁面通风口的单一受限空间,忽略了舱室环境对油池火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舱室中不同气流强度和不同
爆轰燃烧相比于爆燃燃烧具有能量释放率快、熵增小、热循环效率高等优点。旋转爆轰发动机以爆轰的形式释放推进剂含有的化学能,比传统航空航天发动机结构更简单、热循环效率更高,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航空航天发动机之一。本文采取有限体积方法,针对旋转爆轰波的起爆问题,爆轰波不同传播模式形成机制和发动机推进性能优化问题,开展旋转爆轰波传播稳定性与发动机推进性能优化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公共安全意识的日益加深,机器视觉目标分类识别在图像与视频分析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其智能化要求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论文在广泛阅读与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机器学习视觉目标分类识别存在的相关问题与不足,对视觉目标分类、运动目标表征与识别以及视频行为预测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论文主要特色与贡献体现在如下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古陶瓷无损分类识别方法。采用差
二维材料是具有原子级厚度的新型材料,由于维度的限制使其展现出独特的光学、电学及机械性能。继石墨烯之后,具有类似结构的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TMDs)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TMDs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以及金属、半导体、绝缘体等多种导电特性,在电子、光电及传感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二硫化钼(Mo S2)是TMD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