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部容貌美是正貌、侧貌、斜侧貌等多角度相互协调综合展现出的结果。正畸治疗或正颌手术成功的评价指标,除了口颌功能的改建外,容貌轮廓和谐性评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某种程度上,软组织评价甚至凌驾于口颌功能评价之上。目前,正畸治疗的方案设计与术后疗效评价仍主要以侧貌评价为主。但是人的面部是一个自然过渡的多转角曲面结构,以侧貌特征点为代表所得到的的关于点距、线段比例和角度的标准值,反映的仅是折线线段间的关系,并不能完全代表侧貌轮廓曲线段间的关系。而且,单纯的侧貌审美评价,也不能完全真实反映人面部三维结构间的补偿协调情况。因此,在制定正畸-正颌综合手术方案时,用二维的分析方法,来预测三维可视化计算机手术模拟效果,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有设计上的断层与空白。本文以和谐颜面三维扫描数据作为样本,对男女和谐颜面特征及性别审美差异进行比较;并以女性样本为主体,按脸型分组,从面部审美学角度分析探讨东方女性面部审美的规律,希望能用于辅助指导整体正畸与正颌手术计划的制订。全文分为四个部分:一、平均脸模型的构建。以具有和谐面部结构的112例男性、103例女性面部扫描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仿射变换投影的原理,在matlab里编程,并运用德伦内三角插值法,生成男女各自总体平均脸以及女性的五种脸型的平均脸,在此基础上展开课题研究。二、面部各结构在容貌对称性及性别二态性中的作用。以男女各自平均脸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形态色谱分析、多项面部结构测量,比较性别对面部审美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男女,和谐面容同样存在面部的不对称性,且面中轴线偏向右侧,面部周边轮廓对此作出代偿,结果是右侧面庞体积偏大。不同性别间面部审美确实存在差异,总得来说,女性面部轮廓呈现为多曲率柔和转角的双“s”形曲线,显得柔美;男性的面部轮廓则表现为“之”字形折线,是“s”的变体,显得刚硬。对男性而言,微凸的面型可接受度高,而女性审美则趋向于直面型。三、女性不同脸型的视觉审美分析。把女性样本分为长椭圆形脸、心形脸、钻石形脸、圆脸、方脸五种脸型,探讨不同脸型主体轮廓和周边轮廓的审美代偿协调关系。结果显示:(1)以e线为对照,长椭圆形脸、心形脸、钻石型脸的唇凸度基本一致。方脸和圆脸的唇凸度与其各自面型间存在代偿。其中,方脸的唇凸度最大,和较大的上下唇曲度一起强化唇部的形态,转移了观察者对下颌角的注意力;圆脸的唇凸度最小,上唇弯曲度最小,唇红形态也最薄,这几方面协调起来可减轻面部的总体丰润感;而长椭圆形脸的唇形可能是最有魅力的唇形。(2)额头的凸度影响下颌的位置,它和下颌共同协调来维护女性的审美面型不被破坏。方脸的颧面凸度与唇凸度一致,都比较明显,以此来转移观察者对下颌角的注意力;菱形脸的颧面凸度最小,以此代偿明显的颧弓凸度。当转换观察角度,使鼻尖与一侧颧-颊-颏曲线上的轮廓高点重合时,我们可以通过唇侧凸度和颧面高度的关系,来辅助判断牙列拥挤的患者是否可以采取拔牙矫治方案而不致破坏面部轮廓美感。四、面部结构的可视化分析设计。以一例骨性下颌后缩的钻石形脸女性患者为例,运用审美规律和钻石形平均脸模板及特征曲线进行手术方案设计,并生成效果图交付患者评价,随后获得患者的认可,并据此同意了修改后的手术方案。本文从符合视觉心理的观察角度出发,尝试结合中国哲学人文思想和绘画艺术,来探讨和谐面容的软组织间代偿规律和审美原则,通过课题的逐层展开,论证了面部整体轮廓关系分析对美学评价的重要性,认为侧貌审美是和正貌、斜侧貌审美交织协调,共同参与了和谐颜面的构建。为了平衡面部总的审美协调感,侧貌结构的轻微不完美或者妥协,会比完美的侧貌审美数据更为合理。课题所得出的面部各结构间的补偿关系规律,可以辅助指导临床整体正畸与正颌手术计划的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