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合作中形成良性互动,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并造就新的竞争优势。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中国加入WTO等标志性事件的发生,不断给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的合作带来机遇和挑战。虽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但由于中国对本土企业的保护性政策等因素的存在,成立合资公司有时是跨国公司的唯一选择。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本土企业不再只是遵循“市场换取技术”的战略方针,选择权越来越大。那么,认识数十年来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合作规律,发掘规律背后的原因,能够更好地为合作决策提供参考。 首先,通过回顾文献,本文分析了企业合作关系演化和合作关系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并且给出了相关度量指标,为下文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和度量基础。 其次,本文以汽车行业为例,收集了汽车行业的五个骨干企业在近60年来与跨国公司合作成立的85个合资公司的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发现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在合作关系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合作网络,且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得出结论如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合作网络逐渐扩大,合作主体数量、类型增多,合作次数增多,说明网络资源惠及范围更大;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在合作网络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跨国公司由主导型企业转变为协调型企业,本土企业由协调型企业转变为主导型企业。 然后,构建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合作关系演化的理论框架,根据社会网络分析结果,以上汽与跨国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为代表,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影响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形成合作关系的条件组合。分析根据合作关系的演化过程分阶段进行,并对每个阶段的差异进行比较。由于第一阶段样本量太少,不予分析。后两阶段得出的结论如下:第二阶段导致合作的条件组合有两组:综合实力差异大*(相互依赖程度高+往年有合作关系);第三阶段导致合作的条件组合有两组:往年有合作关系(知识势差小*相互依赖程度低*+知识势差大*相互依赖程度高);由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由注重综合实力转变为更注重往年合作关系状况,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路径依赖性越来越强。 最后,本文根据上述结论对我国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提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