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践哲学视角下知识的客观性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ws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科学观认为,科学知识的客观性表现为科学知识与世界相符的客观真理性。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的发展,以及科学哲学的进展,人们在认识论上强调科学研究受社会、历史、心理、地理等因素的影响,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怀疑。本文立足于科学实践哲学,探究地方性知识观下科学知识客观性的新特质,厘清科学知识客观性内涵的变迁进路,揭示科学知识客观性的新内涵。基于科学实践哲学的研究背景及特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本文从科学哲学史出发,探析逻辑实证主义到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对科学知识客观性的研究,共享着“主客二分”的理论预设。对科学知识“主客二分”的预设使得这些流派尚未将科学知识的动态的实践进程列为研究旨趣,而只在“理论优位”的立场下,要么弘扬“真理”意义下的知识客观性,要么干脆解构科学知识的客观性。而科学实践哲学强调“实践优位”、反对“理论优位”,强调科学知识的实践性、动态性与情境性,反对仅仅将科学知识作为表象去认识。科学实践哲学视阈下,劳斯的地方性知识观强调知识根植于具体的实验室情境与空间,新实验主义强调实验可以弥合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鸿沟,突出了实验室实践在科学知识生成中的价值。本文认为,科学实践哲学为我们探索和理解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科学实践哲学的视角下,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有新的内涵,有着空间性、标准化、主体间性的新特质。分析科学知识客观性的新特质,有利于我们重新理解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本文主张在实践活动与认知形成的互动中、在地方性与普遍性之间,过程性地理解科学知识的客观性。重新理解科学知识的客观性,需要立足于“主客交融”的情境,根植于知识与空间的动态互构,强调知识索引性的实践情境。总之,本文通过探析科学知识客观性内涵的变迁进路,发现传统科学观坚持“理论优位”意义上科学知识的客观性,而科学实践哲学强调“实践优位”意义上科学知识具有客观性。因此,重新理解知识的客观性,需要在操作性、介入性与情境性的实践立场上,探索科学知识的客观性的独特意蕴。
其他文献
钢桥具有造型美、强度高、便于工业化制造与标准化施工等优点,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为降低钢桥面铺装施工成本,本文选取双层改性沥青混凝土铺装作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两种高性能改性沥青的优势来提升铺装体系的使用寿命。首先,从胶结料角度论证了高强沥青、高弹沥青与普通改性沥青相比具有的性能优势。通过温度扫描试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弯曲梁流变试验、线性振幅扫描试验比较三种改性沥青在高温性能、低
随机激光的产生机理不同于传统激光器,其发光特性也存在明显差异。随机激光不需要谐振腔,由随机介质的多重散射提供光学反馈以及增益介质提供的光放大。多重散射可以使光子在增益介质中的光程增加,当增益超过损耗形成随机激光的出射。获得的反馈可以分为非相干反馈和相干反馈。非相干反馈获得的非相干随机激光表现为光谱窄化,强度增加,出现在无序度较低的散射介质中;相干反馈获得的相干随机激光出现在无序度较高的散射介质中,
马克思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理论主题是基于劳动解放展开的,劳动解放由此在马克思政治思想中获得重要地位。但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政治哲学意蕴长期处于被相对忽视的状态,同时它在建构马克思整个政治哲学的意义问题也未得到充分彰显。在此背景下,从劳动解放思想出发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以及在政治哲学视域下探讨劳动解放问题,共同构成了当代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马克思对劳动解放的深入探讨,首先体现在对劳动概念的创造
随着交通基础建设投资的进一步提升,高等级道路的建设需求也随之扩大。南京城区由长江贯穿,具有独特的长江漫滩地貌,而由于长江漫滩地层的软弱性与富水性,在道路运营过程中部分软土层位于交通荷载作用影响深度内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因此对该土层下交通荷载动力响应特性与控制方法的研究尤为重要。以南京江北新区横江大道建设工程为依托,针对该区域特殊的长江漫滩地层条件,采用现场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交通荷载在长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交通效率提升与交通安全事故防范成为了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目标。构建以智能感知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车路系统是解决上述难题的关键手段之一。在智能车路系统的系列感知技术之中,车辆目标检测与多目标跟踪是智能车路系统实现主动安全预警、交通引流等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其方法的精度和鲁棒性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路侧监管视角下,车辆目标往往存在目标间遮挡、环境背景遮挡等现实问题。由于遮挡范
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和运营水平,有助于提升其出行比例,进而缓解整个城市交通系统其他部分的压力,减少交通拥堵的发生。而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客流进行精准刻画和描述,对已有线路的运营优化,及新线路的规划调整等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传统的基于刷卡数据的轨道交通客流研究,往往只能获得系统内部的客流时空分布特征,而对于乘客的完整出行轨迹信息则无法准确获知。随着个人通信设
Ti-48Al-2Cr-2Nb(简称T4822)作为一种铸造Ti Al合金,密度低,表现出良好的高温抗氧化,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使其在高温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铸造T4822合金微观结构由尺寸非常大的晶粒(片层团)组成,导致合金的拉伸延展性比较低以及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因此,细化晶粒是必不可少。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T4822合金为研究对象,制备了T4822-0.1B4C和T4822
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担负着有效解决人机现实场景交互的任务,因而成为了生物医学,脑科学,智能信息处理等多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基于可穿戴的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设备的BCI系统更是由于其相较于其他方法具有无创伤、高时间分辨率、可接受的空间分辨率和相对可接受的经济成本等因素而被广泛研究,但如何从EEG信号中提取有效成
随着我国对环保要求的提高,燃煤烟气有机污染物、汞已经逐渐成为排放控制的关注对象。随着电厂实行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可过滤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常规污染物得到了基本的解决,而可凝结颗粒物(CPM)、有机污染物、汞等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探究了活性炭喷射耦合除尘器对于上述三种污染物的协同脱除效果,探究了三者的协同吸附脱除特性,以为今后的工业应用提供实验数据基础。通过活性炭喷射耦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的广泛使用极大地发展了移动应用市场,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基于位置的服务,如导航、天气信息等,这些服务可以从嵌入GPS芯片的任何移动设备中获得。在基于位置的移动应用中,用户的位置信息被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返回服务的同时也可以收集、分析、贩卖这些信息,这为隐私泄露打开了大门,进而使得用户的敏感信息,如家庭、工作场所甚至宗教和政治偏好等被暴露。近年来,为了保护用户在使用基于位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