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大黄不同居群主要药用成分的变异及其与生长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yangc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掌叶大黄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三种正品大黄的药源植物之一。其根和根状茎干燥后入药称大黄,为《中国药典》所收录。为了研究大黄化学成分的差异,我们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采集了18个野生居群的掌叶大黄,取其根和根状茎及其土壤样品,并采集了同属其它4个种6个外类群的根和根状茎,并对采集点海拔、经度、纬度进行了测定,主要从定性定量的角度,以居群和地区为单位对大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进行了比较。化学成分含量与海拔、经度、纬度、土壤样品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从环境因素角度揭示了不同居群和地区的大黄化学成分差异的原因。掌叶大黄样品化学成分的差异:(1)在所测定的15种化学成分中,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番泻苷类、葸醌苷类、游离蒽醌类、鞣质类。其中有11种蒽醌类及其衍生物为大黄主要的泻下成分,而泻下是大黄最主要的药用价值,因此这些成分在植物化学分类学上被认为是该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这说明来自18个居群的掌叶大黄样品在化学成分种类上有很强的一致性。(2)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的分析结果表明:掌叶大黄样品共有峰25个,都是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成分。这表明它们的主要化学成分种类是相同的。整体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陕西-山西地区样品间化学成分差异最小;青海和西藏地区4个样品间化学成分差异次之;而四川地区8个样品化学成分在含量上差异较大,这可能与该地区复杂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密切相关。(3)色谱峰定性结果表明:掌叶大黄样品共有峰25个,与指纹图谱中确认的25个共有峰一致,也包括了我们定量研究的15种化学成分;其它35个时间点大多数样品都有峰,但这些峰面积相对较小,表明来自不同居群的掌叶大黄样品化学成分种类差异较小(4)由变异系数可以看出:18个掌叶大黄样品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属于中等强度或高强度变异。具体表现为:在所有样品中,山西中条山样品没食子酸、表儿茶素、番泻苷B、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处在最高或次高水平;青海祁连山和陕西太白山大文公样品中番泻苷C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远高于其它居群。这表明大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在居群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居群是物种进化的基本单位,不同地区掌叶大黄居群由于受到的选择压力不同,往往就会导致它们生理生化方面的差异。(5)大黄化学成分的含量在地区间的差异具体表现为:番泻苷B、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从华北向西部和西南部依次降低。有一定的连续性,表现为显著的地形梯度变异(topocline)。而番泻苷C、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酸、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的含量在青海祁连山样品中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的;ECG和番泻苷A的含量在四川大雪山样品中著高于其它地区。(6)雷达图分析表明:道地产区,青海祁连山掌叶大黄样品中番泻苷类和蒽醌苷类含量显著较高;山西中条山和四川大雪山样品中番泻苷类次之;游离蒽醌类差异不明显;而四川大雪山样品中鞣质类含量显著较高。(7)18个掌叶大黄样品与6个外类群样品色谱图差异非常显著。它们共有峰只有10个,为没食子酸、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其4个未定性的色谱峰。差异主要体现在化学成分的种类上,外类群样品色谱峰较少,没有番泻苷类和两种游离蒽醌类(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其次,外类群样品的化学成分含量普遍较低。大黄化学成分与海拔、经度、纬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6种成分(没食子酸、ECG、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与之都有相关性,而且有两种成分与之相关性极显著。没食子酸、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明显降低,而从我国西南和西北方向往华北方向(即秦岭-中条山方向)含量升高;而ECG、大黄素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却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但往华北方向却是逐渐降低的。土壤样品各项指标与大黄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具体表现为:土壤中多数指标与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番泻苷A、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为负相关;而除了这些指标,还有硝态氮、有效铜、有效锰与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呈正相关。总之,采自18个居群的大黄样品化学成分种类差异较小,而含量差异在居群间或地区间都较大,有些成分含量的差异具有地形梯度变异的特点,有的则并不连续。不同的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对掌叶大黄的化学成分的代谢影响肯定是不同的,从而造就了大黄化学成分的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教师从多媒体教学、发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兴趣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克服各种艰难困苦,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
数学是初中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由于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加之学生基础不同,教师无法使用同一种方式教导学生,因此需要进行分层教学。本文简述了分
<正>伴随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改善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方式、构建生态课堂成为新时期关注的焦点,课堂更关注教与学的交互、人与人的交互,追求构建一种和谐的交互环境。课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制度。发达国家将其运用到治理湖泊流域污染并卓有成效。我国在《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太湖流域
身份认证协议是确保参与者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实现安全通信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各类应用系统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对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身份认证协议,可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随着网络交流的频繁,虚拟社群应运而生并成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新方式。而围绕着品牌而建立起的线上和线下品牌社群存在着巨大的商
本文研究对象为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Rheum)掌叶组(Sect.Palmata)唐古特大黄(Rheum tamguticum)。该植物的根和根状茎入药称“大黄”,是该药材的原植物之一。应用高效液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逐步凸显出来,中小企业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增加财政税收、推动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球变化研究的广泛关注。从1995年“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与“全球环境变化人
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人口增长及粮食安全等多重压力下,中国的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但是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一方面可供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稀缺,另一方面农村的建设用地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