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目漱石是大器晚成的作家,约三十八岁时才开始写小说。在短短十年的小说创作中,他以锋利的文笔,广泛地再现了日本明治维新后文明社会的丑恶,细致地剖析了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反映出他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对精神家园、灵魂栖息地的找寻和追问,在日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因此被称为“国民作家”、“人生之师”。鲁迅等中国作家对他的创作风格也多有借鉴。夏目漱石在其文学创作中,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理念和情操,无论是前期的幽默之作还是后期探讨人生意义的庄重之作,特别是他的针砭时弊的作品,笔锋之犀利人所共知,这也形成了夏目漱石小说的独特风格。本文尝试从夏目漱石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形成入手,通过对其小说的整体研究,解读他笔下所表现出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日本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与精神世界,挖掘其小说中所蕴含之真正价值。 本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对夏目漱石的文学观进行探源。夏目漱石自幼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儒家的积极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给他以深刻的影响,促使他形成“欲以文立身”之志;与西方文明接触后,发现了与古老的东方传统文化完全异质的精神,在对作为西方文明神髓的“个”的人的观念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夏目漱石确立了“自我本位”思想,这是其文学观形成的思想基础。夏目漱石登上文坛之际,正是自然主义文学盛行之时,他对当时日本悒郁悲观的文风颇为不满,在其文学中体现“真”的同时,也注意体现“美”。在对真、善、美、庄严有机统一的追求中,充满对人生、道德和社会的强烈关怀。这些文学观念,成为其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 第二章对夏目漱石小说的思想内涵展开探讨。夏目漱石作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其创作一直紧扣时代脉搏,时代、环境又给他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文明批评、明治精神、厌战思想等也就贯穿在其小说中。夏目漱石不仅对时代倾注了关心,而且自幼被送人做养子的悲凉童年经历,也使得他对人性中所表现出的冷酷、自私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对人性的思考也就成为其作品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