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的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为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痫性发作[1]。我国约有600万癫痫患者,每年有40万左右新增癫痫患者,至少约120万癫痫病人癫痫发作药物难以控制,长期反复发作成为药物难治性癫痫,严重影响了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约30%-40%的癫痫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计划判断能力的下降[2],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和压力[4]。谷氨酸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NMDA)受体是一种特殊的离子通道蛋白,由不同亚单位(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ubunit,NR)组成四聚体或五聚体,亚单位又分为3个家族,分别为NR1,NR2和NR3。而NR2又可分为NR2A,NR2B,NR2C和NR2D4个独立的亚基;NR3分为NR3A和NR3B2个亚基。其中,NR1为必须功能亚基,NR2、NR3为调节亚基[9]。其主要分布于大脑皮层等部位,具有许多不同变构调控位点,既受突触电压的调控,也受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甘氨酸、NMDA的控制。NMDA受体通道对ca2+高度通透。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由于Mg2+对NMDA受体通道的阻断作用,通道并不开放。当癫痫发作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引起细胞膜去极化,使受体蛋白发生构象改变,使正常情况下被Mg2+阻滞的NMDA受体被活化,离子通道开放,Ca2+过度内流,引起细胞内Ca2+超载,造成神经细胞兴奋性毒性损伤。对NMDA受体的许多研究表明,NMDA受体与癫痫发病关系密切,其在癫痫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NMDA受体亚单位既受惊厥活动控制,也参与惊厥的发生、发展和惊厥后突触重建[6]目前,我国至少有约120万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外科手术已成为这些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目的是毁损异常放电的神经传导通路或切除致痫灶,使癫痫发作减少甚至停止发作。但随着功能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1959年由Talairach最早应用X刀治疗癫痫到Lindquitst首次采用伽玛刀治疗癫痫获得成功以来[14],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不断发展,使致痫灶定位的准确率越来越高,并且其治疗无创伤、并发症少、手术风险明显低于开颅手术等优点,使应用伽玛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报道日渐增多,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众多癫痫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法。但目前对于伽玛刀治疗癫痫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来自临床及实验室的相关研究资料较少。基于以上情况,本实验从细胞水平探索伽玛刀是否通过影响NMDA受体亚基而起到治疗癫痫的目的。为临床治疗难治性癫痫提供理论基础。目的:观察伽玛刀对体外致痫大鼠皮层神经元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2个组:癫痫组、伽玛刀组。将一部分培养14d的正常神经元放入“无镁”D-HANK’S液中处理3h后,重新放入含镁的正常细胞外液中培养即可制备出稳定的癫痫神经元模型,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对伽玛刀组大鼠皮层神经元实施伽玛刀照射,中心剂量30Gy。分别于照射后1、3、7、10d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RT-PCR技术检测NR1、NR2A、NR2B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伽玛刀照射后1、3、7、10 d,体外培养癫痫神经元NMDA受体亚基NR1、NR2A、NR2B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下降。与致痫组相比,伽玛刀组神经元NMDA受体亚基NR1、NR2A、NR2B的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伽玛刀30Gy照射体外致痫wista大鼠皮层神经元后使NR1、NR2A及NR2B的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下降,这可能成为伽玛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机制之一,也为临床放射外科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