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咽癌是一种来源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具有独特的地域分布特点和复杂的病因学。鼻咽癌好发于中国南部以及东南亚地区。目前,鼻咽癌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认为鼻咽癌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遗传易感性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密切的关联,而且鼻咽癌的发生是多步骤的、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复杂过程。鼻咽癌的发生部位比较隐蔽,比较难于被发现。故当患者首诊确定为鼻咽癌时,大多数鼻咽癌患者已经发生了颈部的淋巴结的转移。目前,鼻咽癌的治疗主要是采取以放射治疗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治疗,虽然得益于放射治疗的发展以及应用,患者的5年生存率大大提高,但是鼻咽癌在局部原发部位的复发以及出现远处器官的转移仍然是鼻咽癌患者治疗失败以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探索鼻咽癌中的转移机制并寻找可能的治疗靶点迫在眉睫。文献表明,Rab11家族相互结合蛋白(Rab11interacting protein,Rab11-FIPs)与多种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但是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而Rab11-FIP2在鼻咽癌中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因此,本文将探索Rab11-FIP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并且探索其在鼻咽癌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 研究目的: 探索Rab11-FIP2基因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并进一步研究其对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潜在的分子机制。 研究方法: 1.通过oncomine数据库中Sengupta头颈部肿瘤所包含的鼻咽癌样本分析Rab11-FIP2、Rab11和MYO5B的转录水平,筛选出Rab11-Rab11-FIP2-MYO5B这个参与循环内体循环的复合物的差异表达基因。 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验证Rab11-FIP2在鼻咽癌中的转录以及表达情况。 3.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干扰Rab11-FIP2后的Rab11-FIP2表达情况。 4.在鼻咽癌细胞中敲低Rab11-FIP2,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迁移试验以及体外细胞侵袭实验检测敲低Rab11-FIP2基因对鼻咽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5.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敲低Rab11-FIP2的鼻咽癌细胞中Rho GTP酶信号通路中的Rac、Cdc42蛋白表达、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vimentin、β-catenin和E-cadherin的表达以及Akt/pAkt的蛋白表达情况,探究Rab11-FIP2影响鼻咽癌细胞转移的信号传导途径。 研究结果: 1.Rab11-FIP2在鼻咽癌中表达上调 在oncomine数据库Sengupta头颈部肿瘤中Rab11-FIP2在鼻咽癌中表达上调,而Rab11和MYO5B表达无差异。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验证了Rab11-FIP2在鼻咽癌中的转录和表达水平上调。 2.敲低Rab11-FIP2降低鼻咽癌细胞的迁移及转移能力 在5-8F以及TW03细胞中,敲低Rab11-FIP2表达后,不影响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以及肿瘤细胞的平板克隆形成。但敲低Rab11-FIP2的表达后,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以及侵袭能力下降。 3.敲低Rab11-FIP2不影响鼻咽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和Akt信号通路敲低Rab11-FIP2基因的表达后,鼻咽癌细胞5-8F和TW03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vimentin、β-catenin和E-cadherin的表达以及Akt/pAkt蛋白的表达无明显改变,提示Rab11-FIP2不参与鼻咽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以及Akt的磷酸化激活。 4.敲低Rab11-FIP2通过Rho GTP酶信号通路抑制鼻咽癌细胞迁移和侵袭敲低Rab11-FIP2基因表达后,鼻咽癌细胞5-8F和TW03中Rho GTP酶信号通路中的Rac和Cdc42蛋白的表达也随之下降,说明敲低Rab11-FIP2通过Rac/Cdc42途径抑制鼻咽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研究结论: 1.Rab11-FIP2在鼻咽癌中转录和表达水平上调; 2.敲低Rab11-FIP2基因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3.在鼻咽癌中敲低Rab11-FIP2可能通过Rho GTP酶中的Rac/Cdc42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 综上所述,在鼻咽癌中Rab11-FIP2基因可能是一个候选的肿瘤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