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17个花椰菜品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花椰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因素、提高小孢子植株获得率的方法、小孢子植株的继代培养、生根及移栽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建立起完善的植株再生体系,研究结果如下。
1.在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方面,不同基因型材料之间成胚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在试验所用的17个基因型花椰菜材料中,有6个获得了胚状体,成功率达35.3%。其中魁首(BARKHA)、白马王子50天产胚量最高,平均每30个花蕾产量分别达180、169个胚。
2.适合花椰菜小孢子培养的蔗糖浓度为13%,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大,小孢子出胚率呈下降趋势;适合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活性碳浓度为500mgL-1,变化趋势为随着活性碳的浓度增加,出胚率增加,当活性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数值时,出胚率随着活性碳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培养基添加的AgNO3浓度为60mgL-1时,小孢子的出胚率最高,达到244个/30个花蕾。
3.小孢子发育程度与花蕾大小的关系因品种而异,魁首(BARKHA)、白马王子50天适宜进行小孢子培养的花蕾大小为花蕾长2.7~3.19mm。不同基因型的小孢子发育同步性差异不大。适合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小孢子发育时期为单核靠边期至双核早期。
4.在培养基中添加激素可以提高花椰菜小孢子胚的诱导效率。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6-BA和NAA,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成胚率,适宜浓度为0.05mg.L-1的6-BA和0.1mg.L1的NAA。
5.在4℃下进行0h(对照)及24~120h不同时间冷激处理,采用相同的小孢子分离方法,结果表明低温处理能提高花椰菜胚状体的产量,适宜时间为24h,随着时间的延长,胚产量下降;33℃高温热激处理24h,能够有效地提高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出胚率,在此条件下泰国耐热A50天的出胚率达到了87个胚/30个花蕾;
6.胚状体成苗率与胚胎发育程度密切相关,胚胎越大越容易成苗。萌发胚成苗率最高,可达78.12%,子叶胚成苗率可达65.51%;发育早期的胚胎心形胚和球形胚难以成苗。
7.在一定范围内,胚状体成苗率随培养基水分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琼脂含量为1.2%培养基既能满足胚状体萌发所需要的干燥环境,又能保证胚萌发所需的水分,是较适合成苗的培养基。
8.“MS+NAA0.2mgL-1+3%蔗糖+0.8%琼脂”的培养基中的植株生根最好,平均为13.85条,植株的成活率也最高,为81.25%,是小孢子植株生根适宜的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