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e,DTI),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ansim,VP)下肢运动障碍的致病机理进行研究。
方法:
选取16例确诊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和与之H-Y分期基本相匹配的帕金森病患者32例进行对照研究。应用量表评价患者的双下肢运动功能。对入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及DTI检查,计算各组主要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表观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
结果:
VP组较PD组存在如冻结步态,起步困难等更为严重的双下肢运动障碍,且其下肢运动障碍的发展较PD组更为迅速。VP组双下肢运动障碍与双侧额叶,内囊前后肢,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等纤维束相关;PD组双下肢运动障碍与黑质,内囊前后肢,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等纤维束相关。两组在黑质、双侧额叶、左侧内囊前肢、胼胝体膝部FA值及额叶、黑质致密部、黑质网状部ADC值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
VP患者较PD患者双下肢运动障碍更为严重。VP双下肢运动障碍发病与其额叶白质纤维束有密切关系,与其黑质未见明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