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的竞争力,创新将是引领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各国竞争的制胜之道。从我国的政策来看,2012-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48条针对促进我国创新创业发展的政策,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也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见创新的重要性。在熊彼特提出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概念之前,创新这一活动过程就是技术进步,古典与新古典学派将技术进步作为一种投入要素,却没有研究技术进步从何而来,基于此,研究区域创新能力的推动因素及内在机制将显得十分必要,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学者们大多集中于对研发投入、产权制度等方面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然而导致区域创新能力变化真正的传导机制还有待探究。在中国,创新几乎等同于知识生产,如专利、论文等成果,知识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这一问题就要基于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即分工演进理论。本文基于分工演进的视角来分析传导机制,根据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在分工的过程中,交易效率的提升导致中间产品数量增加,分工逐步深化,无形中间产品也被分离出来,知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被生产出来,所以本文认为创新的本质就是分工演进的过程。再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正是在经济生产的过程中,交易成本的存在阻碍了分工深化,而制度的出现能够很好地降低交易成本,所以本文结合这两大理论,分析制度质量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内在机制,力求对已有研究做出一定的改进,丰富现有研究成果。实证方面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参考战略发展研究院的方法选取39个科技创新活动活跃的国家的2002-2017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逐层考察制度质量以及制度质量的六个分解指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将选取的39个国家按照人均GDP的指标划分为较高收入及较低收入国家分别探究制度质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在变量选取方面,核心解释变量制度质量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全球治理指标的六项指标综合而成。研究发现无论是整体39个国家还是较高收入、较低收入国家的制度质量都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此外,研发投入与人力资本都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制度质量的六个分解指标中,政治稳定性、政府效能、管制质量、法治水平等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都是显著且正向的,而话语权与问责制、腐败控制两个分解指标的系数虽然也都是正向的,但是影响是不显著的,说明政府对于研发创新的管制、支持等一系列的正式、非正式的制度质量都能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因此,结合理论与实证经验,在如今以创新能力制胜的时代,通过加强制度质量的管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分工深化来从根本上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显得极其重要。与此同时,还要注重研发创新投入、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合理对待外资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加强自主研发投入。在验证了直接影响的基础上,将交易效率作为中介变量引入模型中,分析其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制度质量能通过提高交易效率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