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盐渍化是指由于强烈的蒸发使得水灌地的盐分积聚在地表形成的盐碱土并且缓慢恶化的过程。在土地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盐渍化土地作为潜在土地资源仍受到了各国政府科学家的重视,并积极地开展了许多针对土地盐渍化发生过程、机理、防治及合理利用等相关研究,旨在盐渍化土地改良和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盐碱土改良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即使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仍在不断的进行着探索和研究。土壤盐渍化是当今世界上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阻碍作用,并对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构成极大威胁。因此,正确评价和预防土壤盐渍化对促进干旱区绿洲农业生产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新疆鄯善绿洲为研究对象,51个样点共采集土样153个,通过化学元素的分析方法,对该区土壤水溶性盐量、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定量测定,并运用Excel2003和spss13.0等软件对这些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土壤改良措施。得出的主要结论有:①本区土壤pH值平均为7.78。根据酸碱分级标准,呈中性,变化幅度小。不同深度的全盐量依次为0~10㎝>10~30㎝>30~50㎝,盐分表聚强烈,土壤盐分各离子含量的变化也出现同样的规律。土壤中盐类以氯化物﹣硫酸盐类为主。各离子的含量空间变异显著,研究区内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比较时,总含盐量有小到大依次为园地、耕地、农牧交错带、未利用地和盐生草地。①除了HCO3-之外,其他各个盐离子与土壤中总盐量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都在0.7以上,并都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尤其是Cl-、SO42-、Ka+﹢Na+与总含盐量的相关性呈显著。从而进一步说明,土壤中起控制作用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阳离子是钠离子和钾离子。研究区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研究区的气候、水文等。人为因素主要是研究区土壤的灌溉、植被对土壤演变的影响、人为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等,根据上述分析结构,提出了土壤盐渍化防治的一系列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