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B介子物理一直是粒子物理理论和实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其衰变在检验标准模型,探寻新物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大型强子对撞机LHC-b及KEK和SLAC两个B介子工厂的投入运行,使得对B介子弱衰变的理论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在标准模型和双Higgs模型下,采用QCD因子化方法对无粲Bs→PV(P代表赝标量介子,V代表矢量介子)的衰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二十三个Bs→PV衰变道的分枝比进行了理论预言,并讨论了双Higss模型下新物理效应的修正。 本文第一章简要介绍了B介子物理的研究现状和背景,重点讨论了标准模型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物理的机遇。第二、三章详细介绍了标准模型的基础知识和双Higgs模型的理论框架,以及我们所采用的QCD因子化方法。第四章利用前面的解析结果和在给出输入参数的情况下,分别在标准模型和双Higgs模型下数值计算了二十三个PV衰变道的衰变分枝比,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通过分析比较发现: (1)双Higgs模型(Ⅲ)新物理效应的修正体现在对标准模型的Wilson系数C7γ和C8g的修正上,但是主要是对C8g的修正,而Ci(i=1,…,10)的数值大小与标准模型相比变化可以忽略。 (2)树图为主的衰变道,双Higgs模型(Ⅲ)的修正不明显,新物理效应可以忽略。 (3)色压低树图为主的衰变道,双Higgs模型(Ⅲ)的修正不明显,不超过20%(η′除外)。 (4)企鹅贡献为主的衰变道,双Higgs模型对其结果修正显著,增幅可达150%。 (5)所有PV衰变道结果对MH+存在依赖性,尽管依赖程度不同,但是总体效果相同,随着MH+增加,理论预测值变小,逐步向标准模型下的结果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