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由于具有高效率、高分辨率、广视角、快速响应时间、超高对比度、轻薄柔性等突出的优点,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和商业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全新一代的全色彩平面显示与固态照明产品。其中,基于磷光材料和热活化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由于其理论上可达到100%的内量子效率(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IQE),远远高于传统荧光材料25%的内量子效率。然而对于目前OLED产品的商业化来说,不仅要实现较高的发光效率,同时还要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因此OLED的器件结构与工艺的简化也显得愈发重要。本论文着重研究了高效的全光色(各单色光和白光)磷光OLEDs(PhOLEDs)以及TADF OLEDs。通过精心的器件结构设计,同时实现了高效率与器件结构以及器件制备工艺的优化和简化,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在第二章,我们利用组内设计合成的蓝光主体材料m-DCz-S,并将其开发为通用型主体材料,可以同时适用于磷光和TADF发光材料,与此同时成功制备了蓝、绿、橙光的全光色高效PhOLED和TADF OLED器件。基于磷光和TADF发光材料FIr6,Ir(ppy)3,PO-01,2CzPN,ACRDSO2和PyCN-ACR的OLED器件分别实现了高达25.1%,22.6%,26.1%,11.4%,20.8%和10.9%的外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其中,蓝光PhOLED实现了目前基于FIr6报导的蓝光PhOLED的最高水平。尤为重要的是,上述不同光色的OLED器件具有完全统一的极其简单的器件结构(只包含三层有机层)。这也是首次利用通用型主体材料实现的高效率的完全统一且简单器件结构的TADF OLEDs与PhOLEDs。在第三章,我们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高效的单发光层全磷光二元白光OLEDs(WOLEDs)与单发光层磷光/荧光杂化二元白光OLEDs。其中,基于FIr6和PO-01构筑的白光器件实现了61.4 cd A-1,62.9 lm W-1和25.0%的最大电流效率(Current efficiency,CE),功率效率(Power efficiency,PE)以及EQE。该白光器件的总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更是高达104.4 cd A-1和106.9 lm W-1,也是目前为止,基于如此简单结构的单发光层全磷光WOLED中的最好水平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该WOLED具备极其优良的颜色稳定性,在整个发光亮度范围内的CIE色坐标变化值小于(0.0007,0.0007)。基于FIr6和PyCN-ACR的磷光荧光杂化WOLED也实现了51.0 cd A-1,51.0lm W-1和19.6%的最大CE,PE和EQE。在第四章,我们提出了超薄“非掺杂”TADF发光层(Ultrathin emitting layer,UEML)的理念,基于此概念成功实现了高效全光色的非掺杂TADF OLEDs。基于TADF发光材料p-ACR-S,p-ACR-SO,TZ-SBA,spirosTRZ,DACR-spiro-Dph-SO2,PXZDSO2,PyCN-ACR和AQ-DTPA的OLED器件分别实现了高达20.35%,19.11%,32.70%,27.48%,21.92%,15.92%,14.54%和10.31%的EQE。不仅抑制了TADF材料常见的浓度淬灭问题,提高了非掺杂器件的发光效率,同时避免了主体材料的使用以及器件制备过程中的主客体掺杂共蒸镀过程,简化了器件制备工艺,降低器件制备的难度,并且大幅削减了昂贵的发光材料的使用量,对工艺简化以及成本降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